9.2.文人的性格(5)

9.2.文人的性格(5)

按说,孔融的论,严重程度也未超过祢衡,但曹操不杀祢衡的头,为什么对孔融却不肯轻饶呢?如果说孔融是大文人,曹操同样是大文人,由于文人相轻,嫉妒才华,才要置孔融于死地的话,那么陈琳在文章里,指着鼻子骂曹操,也不曾掉脑袋。那为什么要将孔融弃市呢?

在曹操赐死崔琰令中,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由此可以了解曹操最忌畏的,是反对派结成一股政治势力。他之不杀祢衡,因他不过是一个幼稚的狂放青年罢了,势单力孤,一条小泥鳅,翻不出大浪。不杀陈琳,因他不过是一个写作工具,而且已经认输降服,不可能有多大蹦头。而孔融则非如此,“虽居家失势,而宾客日满其门”,“家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成为当时许都城里一股离心力量的领袖人物,这是曹操最深恶痛绝的,无法容忍的,所以,狂妄到了头,只有伏刑一道。

伏了刑,曹操还不罢休。在露布全国的文告中,说这个孔融不孝无道,竟在大庭广众中宣传,说一个人,与他父母不应承担什么责任,母亲嘛,不过是个瓶罐,你曾经寄养在那里面而已。而父亲,如果遇上灾年,大家饿肚子,你有一口饭,假使他不怎么样的话,你也不必一定给他吃,宁可去养活别人。这样一来,曹操不仅把孔融打倒,还把他彻底搞臭了。老实说,文学家玩政治,和政治家玩文学,都有点票友性质,是不能正式登场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像曹操这样全才全能的政治家兼文学家呢?因此,他的一生,既没有出过政治家玩文学玩不好的闹剧,也没有出过文学家玩政治玩不好把小命搭上的悲剧。

千古以来,这位大人物在迫害文化人方面的名声,是不算甚好的。但是也要看到孔融、杨修、祢衡、崔琰这些文人,对自己的成就、实力的过高估计,对自己影响、名声的过大评价,对自己意志、勇气的过度膨胀,而作出不切实际的挑衅行为,都是由于这种有得狂也狂,无得狂也狂的文人性格,而招致以卵击石的悲剧。在那《沁园春》的词中:有一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说得极其透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人与这个社会,人与这个自然,甚至人与自己的性格,都存在着一种契约的平衡关系,这才能得到一种相对的自由。然后,经过积累,经过量变到质变,才能实现新的平衡。所以,书生意气,掌握适度,挥斥方遒,自臻佳境,这自是最好的状态了。当然,偶尔一狂,也无大碍,反过来说,若无一点点狂,成了方形西瓜的文人,还能写出锦心绣口的绝妙文章吗?不过,狂过了头,必贻后患,狂大了,难以收拾,这就需要及时的警醒。

因之,意气伴之以聪明,行随之以睿智,眼界常放之长远,视野当尽量开阔,方能在为人为文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文人的另类面孔(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文人的另类面孔(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2.文人的性格(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