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文人的节操(2)
李自成,显然这样盘算,如果俺不到北京去摘这个桃,关外的清人肯定要先下手为强了。与其由他捡这个便宜,为什么我不马到擒来,坐享其成?
应该承认,李自成一路“流寇”过来,由小而大,由弱而强,能有今天的辉煌,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这一点,前辈作家姚雪垠先生穷其毕生之力,用长篇历史小说证明,此人在政治上的高明,在军事上的成熟。姚老真是煞费心思呵!一定要将**在《论持久战》中游击战略的十六字方针,落实到李自成的实践中去;一定要将**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建立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想,贯彻到李自成的行动中去,这难度该是多大呀!其实,在文学上,真实,是最美的。百分之百的真实,百分之百的美,要是美到一百一,一百二,就可能要弄巧成拙,贻笑大方了。有什么办法呢?在中国文学史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常常是大家、名家、老作家的难以规避的致命伤。为一个人写,而想得到大家的鼓掌,恐怕是很难两全其美的事,这也是姚老一生为他这部著作,终于未成“显学”而抱憾不已的事。
幸好,大家也都明白这一点,小说不是正史,古人早说过了,“小说家”,乃街头巷尾的“稗史演义”罢了,姑妄之,姑妄听之,若信以为真,则大谬不然。因为,李自成再伟大光明正确,毕竟跳不出时代的局限。作为一个农民的政治家,一个农民的军事家,不可能具有高屋建瓴、俯瞰全局的战略观点。农民守着土地,有其勤劳朴实善良本分的优良天性,一旦离开土地,那小农经济制度所养成的短视浅见的小格局,贪得无厌的大胃口,阴冷残酷的报复心,冒险盲动的破坏性,种种弊端,便会暴露无遗。随着权力的逐渐增大,**也逐渐膨胀,随着身价的日益抬升,野心也日益狂妄。君不见近年来那些落马的党政干部,报纸上有过披露,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有着比李自成还好的出身和成分呢!
公元1644年,大年初一,在西安过年的李自成,他要建大顺国,称大顺王了。看来,他是打算先实习一下,预演一下,然后,到北京紫禁城里,再戴上那顶皇冠时,就省得京城老少爷们儿笑俺们老陕,土得掉渣了。大顺政权的成立,说来几乎等于笑话。究竟是这年的初二,还是初三,甚或是初四成立,这帮革命家都说不准了。有一条可以肯定,不是初一,那天尽忙着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了。道理很简单,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着一盏香甜可口的稠酒,面临“分田分地真忙”这桌盛宴的农民军,自然是只顾看着碗里,望着锅里,计算能到自己手下多少胜利果实了,不会费心思记住建国的日期。于是,这个乌合之众的农民政权,什么时候建立,什么时候终结,史家索性一概忽略,倒也痛快省事。但李自成很起劲,造历书,封功臣,开科取士,檄告远近,露布天下。国号曰大顺,年号曰永昌,以西安为西京,为他的临时都。至于真正的,未来的大顺国都,他宣布,就是马上要去攻打的北京。
二月二,龙抬头,李自成就率大顺军浩浩荡荡出征了。
先陷汾州,再取太原,后夺大同,势如破竹;接着,攻上党、彰德,占固安、真定,逼近京畿,然后,起总攻。3月11日,据宣府,15日,破居庸,16日,陷昌平,17日,包围京师,18日,拿下外城,农民军由外八门蜂拥而进。这种闪电般的进攻速度,比之拥有阿帕奇直升机、悍马装甲车的美军攻伊部队,有过之无不及。这支农民军跟随闯王作“流寇”,南北驰驱,东西征战的队伍,终于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看见德胜门城楼子上的黄瓦翠檐,一群一群的鸽子在跳跳蹦蹦,甚至依稀听到更远的,也许是紫禁城上空嘹亮的鸽哨。在众军呼啸中,骑在乌骓马上的李自成,我想他应该是开心的,很开心的,从统帅的观点,这是一个大获全胜的日子,从老农的观点,这是一个丰收在望的日子。那时的他,绝不会料到,不出一个月,还要从这里灰溜溜地打道回府。所以,我不解,在北京市的五环路外,由德胜门去昌平的公路上,有一尊李自成的骑马雕像,那张农民的脸,为什么一定要那么神色凝滞、严峻、忧郁和不开心的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