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4)

4.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4)

1987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南山乡》是毛南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散文集。毛南族民间作家、民俗学家蒙国荣、谭贻生联手对毛南族历史作了深刻的审视和反思,对毛南族生动活泼的民俗民风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深入挖掘积淀于历史与生活中的毛南族人民的性格与心理特征,塑造了勤劳智慧、勇于进取、百折不挠的民族整体形象。这部散文集让许多读者第一次领悟到毛南族散文的群体风格和韵味。蒙国荣是最早写散文的毛南族当代民间文学作家之一,他所写的《三南晨读颂》《分龙节絮语》《放鸟飞》《花竹帽》等都取材于毛南族特有的民俗民风和物产。蒙国荣的散文,不仅把毛南族的奇特物产、淳朴浓郁的民俗民风介绍并展示给世人,而且还站在时代的高度,著书显志,从这些习俗和物产中挖掘和提炼出人人眼中皆见、人人笔下皆无的别具一格的主题,给人以哲理的思考,以感悟获得启迪。如《三南晨读颂》一文的结尾以画龙点睛之笔饱含深地写道:“晨读,激励着毛南族书生奋向上的雄心;晨读,使毛南族从落后愚昧走向进步文明……啊!‘晨读’撷取知识的橹桨,民族进步的橹桨!”作者就像一位点石成金的能工巧匠,善于从众人经常见到听到的“晨读”生活中,总结、归纳“晨读”的意义和效果,激励人们在“晨读”中进取创新,在“晨读”中成长成才。分龙节本来只是毛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但《分龙节絮语》一文记叙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分龙节这一毛南族传统节日,展示毛南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扩大毛南族与全国各兄弟民族政治、经济活动的友好往来,促进毛南山乡三个文明建设的向前展。在这篇散文的结尾,作者惜墨如金,以“这又使分龙节变成了各族同胞团结聚会的节日”一以蔽之,突出了分龙节在当今时代的重大影响和意义。

谭贻生几十年来呕心沥血地从事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显著。他也很擅长散文的写作,他的文风朴实,作品体现了毛南族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风采。他写的《常峒伏击战》以纪实的笔法,真实地再现了毛南民兵和乡亲在上南常峒歼灭国民党保十团残部的经过。临战的谋划与准备、歼敌的场面,都描绘得活灵活现,讴歌了毛南人民不畏顽敌、机智善战的英雄气概。1978年,7岁的毛南族儿童谭文西所作的国画《桂林山水》在芬兰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邮电部于1983年国际儿童节行他所画《猫》的邮票。谭贻生的散文《小画家》也以纪实的笔法,详细地记叙谭文西通过学画成才的过程,给读者催人奋进的力量。

韦秋桐既擅长文学评论的写作,又擅长散文的写作,他的散文既富有诗意,又以物喻人,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如《喷涌深的清泉》的结尾这样写道:“老师——泉水,我把两者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是的,泉水占地不多,却长流不息,她不喧闹,不奔腾,不争地位,不计较得失,不管什么时候,都满腔热地无私地涌进村庄,流向田园,正像老师所说的那样,她像母亲甜美的乳汁,源源不断地哺育着一代代儿女,她给我们长知识,增才干,她是我们的生命泉啊……”韦秋桐将老师的职业特征、奉献精神跟泉水的特征、用途类比,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人民教师的敬佩与赞扬之。韦秋桐的《树林啊,好一片绿的世界》也是借物抒,赞扬园丁精神的散文佳作。

在蒙国荣、谭贻生、韦秋桐、蓝阳春、韦志彪、蒋志雨等经常以毛南山乡的风物人事为散文题材的毛南族、壮族、汉族散文作家的带动下,一大批毛南族散文创作爱好者的散文佳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报刊上涌现。以原县长谭会云等为主编的散文集《美丽的环江》是第二部反映毛南山乡风物人事的集子,该集子于199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包含的题材多种多样,或写景,如《背仔山思》《圣母山传奇》《民族瑰宝——凤腾山古墓群》;或状物,如《干栏群素描》《侬索花赋》《毛南菜牛》;或志,如《一朵鲜艳的民族之花》《功存千秋》;或审美,如《毛南族古今对联拾趣》《毛南族民歌的语美和意境美》《泱泱古韵、淳朴民风——环江“打边炉”文化审美》;或写人,如《清劲秀健、刚柔结合》《榜样的力量》。写作手法不拘一格,或托物志,或借景抒,或融入景,或以事写人,感充沛,主题鲜明。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