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6)
毛南族现代知名文人谭中立写的《松解岩木炭题壁诗》,是一在毛南山乡颇具盛名的七律诗。谭中立年轻时与一位年轻女子恋爱,为摆脱封建宗法势力的束缚,曾隐居在下南波川村松仁屯附近的松解岩达一两个月之久。成婚后,他再次登临此岩,家乡美景尽收眼底,诗兴油然而生,信笔写了此诗。诗中语精练,音韵和谐,对仗工整,比喻贴切。“路转九折”与“山高千仞”突出了毛南山乡的地形特点。诗末抒了作者旷达、乐观的心襟。该诗写得文并茂,在写景中流露了作者面对封建宗法势力不屈不挠、豁达开朗的心态,也体现了诗人洒脱豪放的诗风。
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到民国年间(1912~1949年),毛南族读书识字的人太少,会写诗的人更少。现在流传或记载的只有谭德成、方宪修、谭妙机、谭云锦、谭中立几位文人的诗,其中只有方宪修的保存稍多一些,有五六十,诗的内容也相对丰富,诗的意境、主题也有可斟酌之处,尤其是《蛮歌翻译》的思想内容与文学价值更值得去推敲研究。总的来说,毛南族的古代诗歌还没有出现关心国事民生、反映社会变革的时代主旋律的诗篇,在表现手法与技巧方面也很少有独特、值得回味的诗句。
到了20世纪30年代,毛南山乡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代大学毕业生,谭魁是其中的佼佼者。从他开始,毛南族诗歌创作才进入了新的时代,才出现抨击社会黑暗、反映国计民生、反映时代变革的新内容的诗歌。1933~1938年,广西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谭魁,几经辗转,先后在广州、澳门的一些中学以及香港大学任教。期间,他写的《澳门销金窝》和《香岛烟云》分别抨击了吃喝嫖赌、醉生梦死的澳门和香港的官场生活,赞扬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抗英壮举,使毛南族的诗歌内容与国家的荣辱、命运有了联系。1938~1944年,谭魁毅然参加香港青年组织的抗日救亡工作团,赴大陆参加抗战。这期间,他写的《匡庐星火》《铁壁铜墙》《战都重庆》《悼李云英》等诗,都涉及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内容,表现了民族大义。谭魁以旧体诗的形式,反映时代变革与世事沧桑,反映国计民生问题,使毛南族的诗风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对毛南族诗歌创作起着承前启后作用,是毛南族当代著名诗人和学者。他的诗歌主要汇编入诗集《巴音山下侬索花》,内容大致可分为致台湾友人,如《台湾故人》(王云)、《台湾故人》(钟坚);赞扬家乡美景,如《侬索花》数;描写农事,如《布谷催耕》《渴望丰收》;歌颂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拨乱反正的英明政策,如《重登杏坛》《十六字令》;山水记游,如《南京今昔》《游珠江三角洲》;咏怀诗,如《自题小照》;激励青少年进行文学创作,如《西江月》(多少奇文共赏)、《赠韦东湖老师》。他的诗歌总的特色是以近体诗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的沧桑变化,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感真挚丰富,既有现实主义的诗风,又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谭亚洲是最早表新诗的毛南族当代著名诗人,也是表新诗最多的毛南族诗人。从1965年起,谭亚洲就开始在《广西文艺》上表诗作,《接过邮包》是他的诗歌处女作,继而又接连表了《邮递员之歌》《我为什么不唱》《心地》等诗作。20世纪80年代初期,谭亚洲接连在《三月三》《广西文学》《鸭绿江》等刊物表了《爱的瀑布》《故乡放歌》《香的云》《晨》《我推着绿色的邮车》等诗篇,写诗的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他的诗歌汇集于诗集《爱的瀑布》。谭亚洲的诗来源于生活,生活气息浓郁,语质朴,感真挚,从平凡的岗位中掘出诗是他诗歌的重要特色。如《我推着绿色的邮车》这诗就取材于诗人从事20多年乡下邮电工作的经历。诗中体现了作者对邮电工作的真挚热爱,为了“驮着多少颗心的寄托和抱负”,尽管“二十年的风雨把黑染白”,仍然无怨无悔。诗中洋溢着乐于为人民的邮电事业奉献青春的激。《清洁工》是谭亚洲精心创作的一清新优美的小诗,他把清洁工平凡得再不能平凡的劳动歌颂为“细心打扮黎明”,把清洁工的劳动过程归结为“可要打扫的实在太多、太多,从阴暗的街道到蒙昧的心灵”,把诗歌的主题升华为“用纯洁的心灵抹掉世间的污垢”。诗人独具慧眼,诗歌的题材屡见不鲜,诗的主题却不落窠臼、耐人寻味。《山的民歌》是谭亚洲新诗的力作,全诗分为六节,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三节描述了毛南族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日子依然过得十分艰难的辛酸岁月,后三节描述了毛南族人民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事以及融入对改革开放春潮的喜悦。诗中除了鲜明地运用对比修辞的手法外,还运用贴切的比喻和富于理的想象,使诗歌的内容显得明澈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