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7)

7.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7)

毛南族新诗的开拓者之一,英年早逝的袁凤辰也是擅长写新诗的毛南族当代著名诗人。***他的《唱青石》是一咏物志的抒诗。全诗通过叙述毛南青石的用途及坚韧、有力、刚强等特点,以物喻人,借歌颂毛南青石的品格,歌颂赞美历代毛南族人民坚强不屈、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运用诗经中“赋”的表现手法,具体详实地叙述了毛南青石在人民生活中所作的奉献。作者不加任何评述,便让读者感到毛南青石的平凡、质朴与伟大。正如我国著名的民间文学作家、广西师范学院过伟教授所评论的“《唱青石》托物志,不只限于唱青石,唱的是毛南人的民族精神,它所唱的也是诗人的性格与品德”。(引自《毛南族文学史》)

韦秋桐善于写咏物诗,他所作的咏物诗有《竹笋》《幼芽》《赞马》《两家小店》《故乡的小路》《帆》等。《竹笋》一诗描写老竹面对板土、乱石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不,辛勤培育,默默运动,最终让尖尖的竹笋,冲出地面,长为绿成一片的苍劲翠竹”。诗中以老竹比喻在艰苦偏僻的山乡执教的老教师,歌颂他们默默无闻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蜡烛精神,给人奋向上的感染力。韦秋桐的咏物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寄于物,艺术风格朴实,给人以哲理的思考。

散文诗作为新诗的一种形式,爱好写不同题材诗歌的毛南人也大胆涉笔。散文诗的代表作品有谭亚洲的《旅途》《嘉峪关夜光杯》,谭友燕的《春的回忆》《片叶集》,卢伟益的《侬索花》。这三位作者以散文的笔法写诗,或写景状物,或写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写法细腻清新,诗或激充沛,或含蓄婉约。

长篇民歌《枫蛾歌》是毛南族叙事民歌的代表作,全篇约3000字,20世纪80年代,由蒋志雨、韦志华、韦志彪、谭贻生、过伟搜集并整理翻译,1982年由《民间文学》刊载。全诗由引歌、遗腹子、好媳妇、会夫君、报娘恩、伴孤灯、尾歌七部分组成。诗中以叙事的笔法,叙唱寡妇妮迈为了抗御房族的封建迫害,饲养枫蚕当儿子,给蚕儿娶个媳妇达凤。达凤落夫家后现家婆哄她嫁给假郎,于是烫死枫蚕。妮迈葬儿于枫树脚下,蚕魂报恩,坟墓长出玉米。达凤吃玉米怀孕,流压顶,自尽身亡。妮迈葬媳后,孤灯独影长夜悲泣,达凤化成枫蛾扑灭灯火,引婆婆升天。长歌以凄苦诡异的节,富于比兴的艺术手法,叙事与抒相互交织的诗句,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宗法社会对妇女的深重迫害,委婉咏唱妮迈和达凤婆媳两代的悲愤抗争和悲凉命运,泪血斑斑,感人颇深。该诗叙事详实,赋、比、兴的手法在诗中运用娴熟,句式整齐,绝大部分是七字句,讲究押韵,不管是吟诵,还是哀唱,都自然顺畅。该诗获得了全国文学优秀作品三等奖、广西届文学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三、对联创作

不管是毛南族的古代文人的作品,还是毛南族的现当代文人的作品,都以对联为最多。现存的年代最为久远的毛南族对联,是方宪修给抗击太平天国起义军阵亡的下南南昌屯人谭寿仪写的挽联:“咸丰十年,毁家纾难;同治二载,杀身成仁。”这可能是毛南族最早的对联作品之一。

现毛南族的古代名联,保存最多且最具文学韵味的当属谭云锦的对联。谭云锦一生悬壶济世,终身不仕,乐善好施,毛南人尊称他为“仙翁”。他通今博古,谈吐幽默滑稽,如果称他为毛南“济公”,是最恰当不过的。他作的对联,紧扣各户或各人的特点,或活用典故讽喻,或用双关述理,给人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谭云锦为劝堂弟改掉恶习,勤俭持家,为他题写一副门联:

万事仗六亲,惭怍翁姑惭待客;

一身分两处,半关儿女半思灯。

上联既切实地描述了女儿婚宴的背景,又饱含羞愧及感激之;下联乍一看,好像在颂扬堂弟有怜爱体贴儿女的为人父的常,其实是讽喻他的不良嗜好。全联写得幽默诙谐,引人回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