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9)

9.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9)

著名教授秦似1982年冬赠诗给谭魁道:“应知毛南有才人,七二高龄创作勤;最是钦君好风格,先思祖国后思亲。”我国知名的民间文艺家、文学评论家,广西师范学院著名教授过伟,称谭魁是毛南族诗、词、联俱佳的现代诗人。这些都是对谭魁诗才、文才及人品的恰当评价。

20世纪80年代初期,谭魁还在下南中学、下南文化站开办楹联写作辅导讲座,评讲古今名联,为培养毛南族楹联写作人才呕心沥血,默默奉献。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下南六圩的一个小院分别住着一个五十开外的胡公和年逾古稀的梁公,两老都过着鳏夫的生活。胡公颇有文艺细胞,拉二胡,弹琴吹笛,话《三国》说《水浒》,哼小曲演丑角,整日开心;梁公却另有所长,做起薄荷糖来,清凉凉,甜蜜蜜,供不应求。白天,胡公下地,梁公为他看门做饭;晚上收工,胡公挑水也总不忘了给梁公一桶。梁公制好了糖,胡公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胡公弹起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调子时,梁公当然是最佳听众。两人虽行迟钝,但同手足。1964年大年初一清早,胡公刚起床,梁公就步履蹒跚地给他捧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此此景,使胡公感慨万千,顿时拟出了下面一副春联,贴在两人共用的院门两侧。

门户本无她,其中住着胡梁,犹等鳖龟相敬爱;

阳春原有脚,尚待栽成梅菊,好从霜雪里闻香。

新中国成立后,上南乡有一对男女青年,童年时,青梅竹马;成年时,互送秋波。可是,男方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事,棒打鸳鸯,使得他们只好含泪分手,男青年不得不与其他女子成亲。婚后两年,妻子不幸早逝。当时男青年的旧日侣仍未婚配,而且依旧钟于他,于是他们不久后便结为伉俪,旧梦重圆。花烛之夜,中南村一位老教师作的贺联,至今在毛南山乡流传。

初逢针黹伴银灯,长宵苦短;

再泛桃源鸣桂棹,旧路犹新。

“针黹”泛指缝纫、刺绣,旧时多是妇女所作。联中的针黹是借代用法,代替原配夫人。银灯宛在,“针黹”却长辞人间,上联抒了对原妻的溘然谢世的哀伤与思念。下联把与早年侣重叙旧,说是“再泛桃源”,实是贴切形象,既点明了依恋感,又体现了甜蜜意。双双虽是重游爱河,但感得到了升华,旧人做了新梦,终为连理,自然是“旧路犹新”。下联引用了《桃花源记》的趣说,恰到好处地抒了与旧日侣终为并蒂的良多感慨。全联将借代、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融为一炉,写得新颖含蓄,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这位老师的文学底蕴,也由联中窥见一斑。

感社会之尊师,必鞠躬以尽瘁;

念国家之重教,将既往而开来。

这是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下南中学全体教师共作于下南中学大门的对联。当年的“臭老九”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毛南族教师无不欢欣鼓舞,联中抒了教师们牢记党和人民的恩与重托,为培养祖国花朵,鞠躬尽瘁的壮志豪。

1989年10月14日,为迎接二周年县庆,下南乡举行全乡届青年篮球赛,主席台两侧的巨幅对联,在金秋那煦丽的阳光的映照下,别有一番风采。

健将显雄姿,虎跃龙腾,拼竞冠军迎县庆;

赛场结友谊,传身教,比磋球艺乐乡亲。

这副对联既描述了运动员比赛的龙姿虎态,又点明了比赛的意旨,加上刚劲潇洒的书法,红纸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既渲染了比赛的气氛,又烘托了比赛场面的壮观,给人以诗画意的享受。

下南六圩有位退休教师,酷爱下象棋,不少退休老辈经常云集其家,品磋棋艺,娱度晚年。一盘输赢过后,对弈双方还用滑稽风趣的语相互揶揄逗趣,惹得众多的观战者笑得合不拢嘴,乐而忘归。人们戏称其家为毛南棋院。他家的对联也时常是以对弈为内容,如下面一联。

将令兵卒从,跃马驱车跨河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