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四节亲属称谓(1)

8.第四节亲属称谓(1)

在亲族称谓方面,各地白族在词汇、语音上都大体相近。***由于白族较多地受汉文化影响,白族语与汉语关系密切,各地白族的白语亲属称谓大多来源于汉语,因此在读音上也与汉族同一称谓的古代读音甚至现代读音相近。

在大理喜洲,由于历史上较之怒江等地区更早、更多地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所以许多称谓直接来源于汉语借词,只是在读音上稍有变化。如称祖父为“阿爷”,祖母为“阿奶”,父亲为“阿抵”(即“阿爹”),母亲为“阿嫫”,兄为“阿高”(即“阿哥”),姐为“阿几”(即“阿姐”),叔叔为“阿叔”,婶婶为“阿婶”,嫂嫂为“阿嫂”,孙为“涮”(即“孙”)。

白族的很多亲属称谓虽然与现代汉语读音不同,但经过研究,可以现这些词与古代汉语关系密切。如喜洲白语妻子称丈夫为“拨”,“拨”即“夫”的上古音。丈夫称妻子为“乌”,“乌”这一称谓即来源于上古汉语“妇”。古代汉语中,“妇”即指妻子。如《诗·豳风·东山》:“鹳鸣于垤,妇叹于室。”《诗·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公婆称儿媳为“之乌”,即“子妇”。祖父、祖母称孙子之妻为“涮乌”,即“孙妇”。父母的女儿称谓音近“努”,即汉语“女”字。

女婿称岳父为“弯夫”,即“岳父”。“岳”字在中古汉语中读音与“弯”接近。

妇女称丈夫之兄为“大”,与旧时汉族妇女称丈夫之兄完全一样。

怒江的那马人和勒墨人的亲属称谓中,这种现象也很常见。如称父为“阿包”“阿波”,“波”来源于上古汉语“父”;称母为“阿莫”“阿么”,“莫”即“母”;称姑母为“古”,即“姑”字,等等。总体上说,白语的亲属称谓词大多数为汉语借词。

白族亲属称谓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在大理喜洲等经济、文化较达的地区,称谓比较复杂,几乎每一个被称呼的对象都各自有一个称谓,亲属称谓很少通用。但在怒江的那马人和勒墨人中,其称谓就简单得多,有许多被称呼的不同对象,使用同一个称谓,例如对祖父母一辈的称谓,在大理喜洲,除祖父母、叔伯祖父母及丈夫之祖父母同称“阿爷”“阿奶”外,其余均各有称谓,而在那马人与勒墨人中就大为简单了,凡上述祖父母一辈人,无论直系、旁系,还是血亲、姻亲,统称“阿布”“阿尧”。又如对孙子、孙女一辈的称谓,在大理喜洲,凡对这一辈的所有亲属,各有各的称谓,从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到侄孙、外孙、舅表侄、姑表侄孙、姨表侄孙都各有各的称谓。但在那马人中,凡孙子一辈,不管直系的还是旁系的,不管血亲的还是姻亲的,也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一律称“阿需”,在勒墨人中则一律以“阿松”称之。这一现象表明,在大理喜洲等平坝地区,母系大家庭、父系大家族的瓦解和父系小家庭的确立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而在怒江的那马人和勒墨人中,母系大家庭、父系大家庭的瓦解和父系小家庭的确立,其历史距今不会很长。

以下是用国际音标记录的大理喜洲、剑川金华、怒江洛本卓三个白族地区的主要亲属称谓对照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第四节亲属称谓(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