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一节宗教信仰(7)

7.第一节宗教信仰(7)

到大理国时,佛教更盛,开国皇帝段思平“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段氏大理国王共传22主,其中7主禅位为僧,1主被废为僧。南诏、大理国王多封僧人为国师,僧人社会地位显赫,参与政事。大理国的官吏多从佛教徒中选拔。李京《云南志略·白人风俗条》记载:“有家室者名师僧,教童子多读佛书,少知六经者;段氏而上,选官置吏皆出此。民俗,家无贫富,皆有佛堂,旦夕击鼓参礼,少长手不释念珠,一岁之中,斋戒几半。”这不仅说明阿叱力教在大理政权中的地位和势力,而且表明了阿叱力教对白族社会的深刻影响。

白族密宗阿叱力教是白族化了的佛教密宗,它的民族特点十分鲜明。一是历史长,绵延了一千多年。二是民族性,它一直在白族内部传播,当然其他民族也有受其影响的,但主要是在本民族内传承。三是传承的家族血缘性。四是宗教上的祭祀性和兼容性。五有特殊的神祇。六是佛经的白族化等。阿叱力教僧侣多数不出家住寺,信徒主要是农村群众。阿叱力教在元明以来,由于僧人带头起义反抗元、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下令不许传播密教,清代康熙时,认为阿叱力教“非释非道,其术足以动众,其说足以惑人”,因而加以禁止,使阿叱力教大为削弱。目前,阿叱力在白族广大农村仍有影响,但其活动形式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剑川县在新中国成立前几乎每个较大的村镇都有一家阿叱力,他们平时务农,有人请时则为人禳灾祈福,驱邪治鬼,送丧做会,得一定报酬。因此,诵佛念经日益成为其一项家庭副业,已经没有太多的佛教气息了。他们主要的佛教活动是充当遍及城乡各地的洞经会和莲池会等民间宗教组织的“经师”,在宗教活动中带领这些组织的成员诵经。

禅宗和华严宗等内地佛教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就已传入白族地区,但其影响比密宗要小得多。如大理国《张胜温梵像卷》中已经绘有禅宗六祖像,有题名,分列为达么、祖慧、僧璨、道信、宏忍、慧能大师。元以后的地方志书上也有禅宗僧人在南诏大理时期活动况的记载。华严宗以毗卢遮那佛为主像,文殊、普贤为胁侍,合称“华严三圣”。剑川石钟山第四窟即雕有“华严三圣”的佛像。崇圣寺千寻塔塔顶现有《大方广佛华严经》题款的经卷残片。大理凤仪北荡天法藏寺现的南诏大理写本佛经中,有唐释澄观撰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表明华严宗在南诏大理国也有一定的流传。

元代以后,禅宗大兴。苍洱之间,处处晨钟暮鼓,寺院遍布,大理当时被称为“佛教之齐鲁”,并有“妙香佛国”之誉。到明代,仅鸡足山就有8大寺和10多个小寺,清代鸡足山建有以祝圣寺为中心的36寺72庵,常住僧尼5000余人,成为中国西南和东南亚的佛教圣地之一。清咸同年间,杜文秀起义,经多年兵乱,崇圣寺等多数寺院被毁,僧侣四处逃散,禅宗、华严宗等受到极大打击和削弱。“文化大革命”时期,鸡足山等佛教丛林又受到冲击,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白族地区的汉传佛教信仰才得以重新展起来。2006年,大理崇圣寺在原址按文献记载重建,成为白族佛教展的一大盛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理境内共有佛寺100余座,各族僧尼1000余人。此外,白族的中老年男女在信仰本主的同时,也多崇信佛教。特别是白族妇女,到中年以后大都加入村社宗教组织莲池会(或称拜佛会),主要祭奉观音。每至初一、十五或是节日、庙会期间,都要吃斋拜佛,念经烧香,可见佛教至今仍在白族民间有广泛的影响。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一节宗教信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