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二节宗教活动(2)

9.第二节宗教活动(2)

阴间问魂。白族语叫“bierxilngv”(意为问祖先的魂)或“halxioufhuix”(意为看香火)。巫师手拿一个鸡蛋,请逝去的祖先灵魂附体,即可问祖先灵魂问题。这是目前白族农村地区仍很常见的宗教活动。家中生了不吉利的事,或是得了怪病等,除了正常的求医问药,多进行此类问魂活动。

庙会迎神。这是白族巫师们最主要的风俗节日活动。如“迎送本主”“绕三灵”“接金姑”“接阿太”“放生会”等等。巫师一方面要代表神灵的意旨来作“吩咐”,一方面还要唱神曲和跳神舞。

上刀山。即“上刀梯”,是白族原始宗教最高层次的祭祀活动。一般在瘟疫流行、地方遭灾或对本主有重大的祈求时才举办。要上刀山,只有具备高超技术的“朵兮博”才能胜任,举行时即便大巫出马,也要带上几个二巫做助手。仪式非常隆重,要在特大的供桌上摆活猪活羊一对,还有活鸡,到处插着五色的旗幡,神案上摆满了花、水果、白米、糖、盐、茶、酒、干面、乳扇、法水、香蜡纸烛等等。五谷斗里还插着桃弓柳箭和铜镜,下方摆着红布扎口的瓶子,寺门外广场的刀梯上,白晃晃的长刀刀口朝上,共有三十六级。在上刀梯之前,巫师或其徒弟还要表演一些法术,如火中取铁链绕脖子,用舌头舔烧红的犁头等。之后巫师嘴里念念有词,脱去鞋袜,边爬边念着咒语,赤脚一级一级爬上刀梯顶端,左手拿起铜镜,右手执宝剑,还用铜镜遍照着,然后做出捉住了瘟神或作祟的鬼怪的姿势,把它装进瓶子里,瓶口仍用红布扎紧挂好,下来交给他的徒弟,丢到海河里,表示已经将瘟神或鬼怪降伏了。在洱海东岸的双廊青山一带,过去每年大年初四都要举行上刀山的活动。

二、本主信仰活动

本主祭祀活动是本主崇拜最重要的内容。祭祀本主分日常祭祀和举办本主庙会两个层次。

日常祭祀基本上属于个人和家庭的事,一般多在出生、嫁娶、死亡等生命关节和考学、求职、出远门、谈婚姻、求子嗣等关系人生前途的重要大事,以及生疾病、家庭不顺、遭灾等变故之时,前往本主庙中烧香、磕头,向本主祷告所求之事及愿望,祈求得到本主保佑。如果达到目的,便认为是本主保佑的结果,要前去还愿,捐功德。有的在小孩生下来后要到本主庙祭祀,请守庙人为小孩取一个与本主神同姓的“神名”,认为这样小孩就可以得到本主的庇佑,将来能够健康成长。有的在孩子满月时要到本主庙谢子孙娘娘。莲池会、洞经会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也前往本主庙念经祭祀。平时前来求清吉平安、工作顺利、消灾免难、万事如意的人也不少。

本主庙会一般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春节或正月初,一次是本主诞辰或忌日。举办本主庙会以自然村落为单位,组织者为本村经民主选举出来的会及执事班子,或者是本村女性的莲池会(或名拜佛会)和男性的洞经会(或名圣谕■)等,通常还邀请邻近村子的莲池会、洞经会参加,除本村群众参加外,其他村寨也有一定数量的人自前往。一些规模盛大的庙会,附近各县都有人前来参加,人数多达两三万,如大理绕三灵朝拜本主建国皇帝、洱源的红山本主庙会等,规模都很大。庙会形式有迎送本主和在庙内庆祝两种。迎送本主就是在本主庙会期间,由供奉同一本主的各村按规定日期将本主神像接到本村祭祀朝拜,几天后再送回本主庙。若是单个村子供奉的本主或泥塑的固定本主,则在庙内庆祝。

庙会一般都有一套基本固定的程序,即请神、迎神、祭祀、娱神。

请神过去一般由巫师担任,现在一般由民间宗教组织的经长、经母或火居道士(白语称“高公”)担任。请神时,主持者跪在神龛前,手持点燃的上奏表文,口念请神词。其他人站立左右,手敲木鱼,口诵祭祀经文。集体请神祭祀后,由自行前来的各家各户或个人祭祀。

迎神是本主庙会中的一项非常隆重的仪式,由会与执事班子具体安排迎神事宜。当天早晨,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抬着香炉,打着万民伞、日月龙凤旗、飞虎旗和清道旗等彩旗,舞着龙、狮,敲锣打鼓来到本主庙。先燃放鞭炮,上表文,焚香跪拜,诵经祈祷,然后将可以移动的木雕本主及其随员的神像装入彩轿或特制的大木车(白语称为“weipcaol”,意为“神车”)。当年结婚的新郎官们要争先恐后地去抬本主像,并站在神车上护送本主,认为抬送、护送本主有功,本主可以保佑早生贵子。之后鸣放礼炮三响,数百人的迎神仪仗队便打着各色旌旗,有的地方还手持古代刀矛斧钺等兵器与“回避”“肃静”的牌子,一路舞龙耍狮,跳霸王鞭,吹着唢呐,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热热闹闹地抬着彩轿或拉着大木车,游巡本主管领的各村,沿途居民都在门口摆香案迎接,跪拜路祭。等游巡完毕,再把本主请回神龛安坐,或把本主接到临时搭建的“行宫”,供村民祭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第二节宗教活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