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2)

2.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2)

二、民族语文教育

白族具有优秀的教育传统,白族人高度重视教育,除了以汉语文为主的学校教育外,也重视白族文化的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是维系白族社会和文化展的重要形式,并主要通过白族语文字进行。

除了城镇及其周围的一些地区的白族主要使用汉语外,绝大多数的白族地区,白语仍然得到很好的保持,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主要使用白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剑川县城,由于县城中绝大多数人口都是白族,因此县城中也通用白语。这是全国城镇中以民族语作为通用语的少数例子,也充分证明了白族语的强大生命力。白族语不仅在白族日常生产生活中通用,同时还是学校汉语文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补充。在白族地区,中小学(特别是小学一、二、三年级)的汉语文教学,由于学生不懂汉语,因此普遍需要使用白语进行辅助教学,即所谓的白汉双语教学。

白族历史上曾经创制了一种以汉字为基础的民族文字,称为“白文”“僰文”,现在一般称为“老白文”。老白文在明代以前比较通行,曾经用来书写各种白族历史、文学、宗教等著作。由于明王朝实行残酷的文化**,导致明代以前的白文文献都被焚毁,白文在明代以后的社会使用也受到压制,因此,白文在教育领域没有得到应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制了拼音白文,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

因此,历史上的白族民间传统教育,主要是使用白族语,用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民间文化与生产技艺的优良传统。用白语进行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在生产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的。除了在各种礼俗活动、婚丧嫁娶、农业种植、手工制造等生产生活活动中的语传承以外,最为常见的是通过白族的民间文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白族的民间文学种类繁多,内容非常丰富,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儿歌、童话、笑话、谜语、谚语、歇后语等,在白族漫长的展历史上,甚至到当代广播、电影、电视等现代传媒没有普及的广大农村,祖父母、父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教儿歌、猜谜语,仍是白族家庭对儿童少年进行启蒙教育的普遍做法,可以说,民间文学启蒙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白族儿女。时至今日,用白语进行的文学教育,仍是白族社会传承本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的重要形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白族大本曲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白族大本曲通过一个个戏剧性很强的故事,赞扬本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抨击各种不道德的社会现象,阐做人的道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并广泛涉及白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堪称白族的“百科全书”。白族大本曲不仅拿白族语演唱,还用“老白文”书写曲本。每个大本曲艺人都书写或保留数十种乃至上百种本子,而这些本子也在民间广泛流传,体现了白族语和文字两个方面的文化传承形式。

拼音白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试验推行至今已近30年,在白族地区的教育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实践项目有以下一些:

剑川县西中小学“白汉双语文教学实验班”于1986年9月1日开学,实验周期为6年(小学1~6年级)。该实验班教学过程为“先白后汉,白汉并重,以白带汉,白汉俱通”的十六字方针,为探索以民族语文教学为中心的民族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大理市向阳溪白文学校成立于1994年8月,是一所依农事而定教学的农村业余学校,将白文的推广普及与农村实用科学技术培训、扫盲和职业教育等工作相结合。共开办8期白文培训班,培训学员300多人次。学员毕业时大多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就业,就业率达98。8%。

剑川县石龙村白汉双语教育。2003年6月,云南省民语委与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sil)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石龙村合作开展白语文工作项目,项目内容以白汉双语文教学为主、兼顾白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时间计划为6年。该项目教学效果良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一节民族教育发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