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节白族作家文学创作(3)

5.第二节白族作家文学创作(3)

海山一卧惊秋去,映眼溪光沐四围。

斜日新投红叶瘦,繁霜初点菊心肥。

梦余口角衔悲在,肠断乡音系鸟飞。

小案云回消逝影,垂杨雨雪足沾衣。

1948年7月15日,两千余国民党军警逮捕大批罢课学生,制造了“7·15”事件。马曜写成《七月十五日即事》,借以抒他内心无比的愤懑:

正气真存不帝秦,刀光剑影警鸡晨。

悬空万目睽睽处,知是田横五百人。

2。散文

白族的散文历史悠久,早在南诏时就已达到很高成就。明代之前主要有骈文、誓文、碑文三种,明代之后增加了游记、传记。白族小说的展比较晚近,直到民国时期才有白话体小说的出现。

南诏时期白族散文的代表作品是《南诏德化碑》。碑立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碑文正面有正文14行,约3800字。碑文既歌颂了阁逻凤的功德,又着重表明“自古及今,为汉不侵不叛之臣”,说明“不得已而叛”的苦衷。从文学角度看,碑文叙事有条不紊,说理条分缕析,寓骈于散,词藻焕然。徐嘉瑞在《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中说:“此碑文章,胎息左氏,其辞令之工巧,文体之高洁,俱臻上乘。三千余,一气呵成,名章隽句,处处有之,在有唐大家中,亦不多觏。”此碑在白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南诏贞元年间《与韦皋书》和《誓文》,都是著名的散文。两篇散文完整叙述了贞元年间南诏与唐朝重归于好这一历史事件的始末。《与韦皋书》记述了阁逻凤当时不得已叛唐的原因,又阐了重归于唐的理由。叙事条理清晰,感充沛,陈词恳切,语朴质生动。《誓文》为南诏与唐王朝的盟誓,文中叙事、抒,互为一体,叙事简明扼要,誓词恳切坦诚,语畅达洗练。从两篇文章看,南诏时期用汉文写作的水平,已有相当的成就。

明代,白族善文的人很多,李元阳的散文非常出色。他的散文多为游记,描绘白族地区的胜景风光,表达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在《榆城近郭可游山水记》中说:“若夫苍山之色,春黛而夏绿,秋翠而冬苍;雪壑经朱夏而耀银,溪水下石渠而漱玉。四塔标空,宝顶出于云上;一江涵碧,天镜坠于地中。烟村蔽亏,林密幽映。此则一入其境而目为之明,暂挹其光而身为之健者也……”行文寓骈于散,状物融于景,引人入胜。

明清时代,白族作家以神话传说作素材,运用记叙文体写成的历史性传记,价值很高。其中最有影响的如明代《三灵庙记》和《云龙记往》等。《云龙记往》全篇2000余字,描叙事理清晰,抒叙结合,人物性格鲜明,对话辞生动,语朴质感人。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白族文学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白族文学创作

(1)诗歌创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白族的诗歌有了新的展,成绩喜人。老诗人谷梅桥、马曜等继续创作古体诗歌;新诗人茁壮成长,有质量的新诗作大量涌现,在中国诗坛广受好评。

桑植白族诗人谷梅桥,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刚过花甲之年的他挥笔写道:

人登花甲胜登科,老人光阴愁云多。

古来花甲人称瑞,如今百岁正童年。

在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中,他也写了不少诗,其诗的气质、风度不减当年。

马曜是一位成长于苍洱之滨的白族诗人,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都使他魂牵梦萦。在诗里,他深地赞美家乡的一草一木,倾诉着对家乡、民族的炽热感。如《苍洱杂咏》:

江上桃花照眼明,江头落日半轮倾。暂欢若问经年别,指点苍山雪一茎。(之一)

孤村俯海簇榆枌,螺壳蜗涎篆梦纹。阖户苍山生眼底,朝朝目断望夫云。(之八)

云乡纷拥赤城霞,十九峰头是处家。百二雄关收夕照,江山终古即天涯。(之十)

白族诗人晓雪于1957年表了《苍洱组诗》,表达了青年诗人对社会主义祖国,对家乡的炽热感,并以它鲜明的地方特色,引人注目。此后,他的诗集《祖国的春天》《采花节》《晓雪诗选》《爱》相继问世。他的很多诗作,是根据白族民间故事素材写成的,如《播歌女》《大黑天神》《蝴蝶泉》《美人石》等。其中《晓雪诗选》辑选了他诗作的精华,《大黑天神》等以白族民间文学为素材的诗作,既承袭了白族民间文学的主题,又赋予其新的意义,受到了诗歌界的好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二节白族作家文学创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