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二节白族作家文学创作(4)

6.第二节白族作家文学创作(4)

白族作家张长从1957年起,先后出版了《从澜沧江眺望北京》《澜沧江之歌》《童诗》《三个秘密》和长诗《勐巴纳西》诗集。***张长的抒诗,构思奇巧,诗与画意融为一体,别开生面。

此外,比较著名的白族作家诗歌作品还有《祖国》《苍山洱海》《捣米》《边寨催眠曲》《花的世界》《石林抒》等。

(2)散文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一大批既继承了传统散文的特点,同时又结合了民族传统风格的散文作品。

白族作家那家伦,长于散文写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表了《篝火边的歌声》《洱海渔歌》《秋思》《花的世界》等近百篇散文和散文诗。1980年出版了《放歌春潮间》。他的散文,具有题材广泛、表现新生活、形散而意不散的特点。他的《洱海渔歌》写一位白族姑娘初中毕业后回乡从事生产、建设家乡,经过两年多的锻炼,她以立场坚定、公正无私、勤学好问获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带领大家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相融,人物形象生动。在《秋思》中,他指出“丰盛的季节,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是来之不易的。“不是么,几经寒暑,几经搏斗,几经反复,用流血、用牺牲、用战斗、用血与汗洗尽污泥浊水,我才走向这成熟季节。”在《花的世界》中,他以花为喻,描写了生活中的各种人,有的“生在旷野,死在旷野,慷慨地把芬芳交付给大地,无私地用色彩点染东风”;有的“吮在雨露里孕育成细蕾,在雷闪中吮吸光辉,在黎明时献给太阳万紫千红”;有的“十分得意,以为攀上树梢就到了天空”,寓意深刻,富有人生哲理。

此外比较著名的散文还有张长《蚯蚓》、赵橹《放羊歌》、尹明举《爱的流泉》、菡芳《石林抒》等。

(3)小说创作。白族地区直到民国时期才有白话体小说的出现,但十分零散。新中国成立以后,白族的小说创作才进入到一个大展的时期。

白族作家杨苏擅长小说创作,他从1958年开始,创作了50多篇短篇小说,出版短篇小说集《求婚》《没有织完的筒裙》两部;长篇小说《白子将军》《藏族轻骑队》和人物传记《艾思奇传》;电影剧本《景颇姑娘》等。他的这些作品,前期主要反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生活,后期主要表现云南地下党所领导的边纵武装斗争。其中抒短篇《没有织完的筒裙》是他的成名之作。《没有织完的筒裙》创作于1959年7月,在《边疆文艺》上表后,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关注。

白族青年作家钟铁夫从小在湖南省桑植县澧水河边长大,家乡诱人的风光和淳朴的风俗人,陶冶了他的性。他1980年表的处女作《病》被誉为“一幅活生生的湘西俗画”。他先后表了《洞箫哟,为谁吹响》《流在三月河边的故事》《父亲的忏悔》等二十多个短篇,以及《风过梨花寨》《女人无泪》两个中篇小说。《女人无泪》于1986年6月出版,荣获1991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二等奖。该作品以湘西农村改革作为素材写成。他写改革并不是停留在描绘改革事件本身上,而是挖掘出改革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变化,也就是人们在伦理道德、文化心态上的震动和变化,挖掘出人们精神世界。

其他的小说作品还有景宜的《谁有美丽的红指甲》《骑鱼的女人》,张长的《空谷兰》《希望的绿叶》《阴错阳差三部曲》,李洪文的《荒原侣》等。

文学评论和研究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出版《白族文学史》《白族文学史略》《生活的牧歌》《新诗的春天》《诗的美学》《形象思维散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论白族神话与密教》《九隆神话探源》等文学评论和研究论著。

2。新中国成立以来白族文学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白族文学创作屡获丰收。主要表现在涌现了大批的作家和作品,且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形成了白族文学的鲜明风格。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第二节白族作家文学创作(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