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节古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3)

3.第一节古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3)

作为杰出的白族领和政治家,段思平成功地领导了云南各族人民大起义,推翻了杨干贞的统治,摧毁了奴隶制度,建立了大理国,完成了向封建农奴制的过渡,推动了大理乃至全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展。大理国的建立,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白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六、著名白族学者、白文《山花碑》作者杨黼

杨黼(1370~1450年),号桂楼,人称存诚道人,大理下阳溪人,明代著名诗人、经学家和画家。杨黼自幼好学,《明史·杨黼传》说他“读五经皆百遍,工篆籀,好释典”,“注孝经数万,证群书”。其先祖为大理国高官,元时也任大理段氏总管辖下要职。明初其养父杨保、叔父杨名领兵抵抗明军,以身殉职,后杨家受株连,杨黼因年幼未被杀害。他先入鸡足,后登峨眉,崇释信道。数年之后回家躬耕,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明史》记载他家“庭前有大桂树,缚板树上,偃仰其中,歌诗自得”,故人称杨桂楼。他一生不求功名,终身隐逸,有人劝其应举,他笑着回答:“不理性外物耶。”因此《明史》将他归入隐逸名人。

杨黼一生隐居桂楼小院,潜心攻读释典,注释《孝经》和吟诗作赋,著作颇丰。著作有《孝经》《篆隶宗源》、诗集《桂楼集》,并以“方著竹枝词数千”。其作品流传至今的仅有《回文诗》《川晴溪雨》《桂楼歌》《词记山花·咏苍洱境》四诗作。《回文诗》是杨黼路过太华山时而作,《川晴溪雨》描写的是大理风物民,《桂楼歌》为自传体诗。杨黼在白族文化史上的杰出贡献则是用汉字型白文(古白文)创作了《词记山花·咏苍洱境》诗,该诗全用白文写成,为典型的“七七七五”格式的白族“山花体”诗歌。该词句式以三个七字句、一个五字句为一段,两段构成一完整的山花体诗。全文共有20段、10山花体诗歌。前半部分8段32句,主要描述苍洱之间的秀丽景色;后半部分12段48句,追忆先世,感叹怀才不遇,人世无常。语精练优美,白文文字完整,字迹清晰,是白文和白族文学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既具有文学价值,也有文字学的价值。该碑又是白文碑刻中保存较好的一块,是古白文文献的代表性作品。

七、“杨门六学士”之一、白族学者杨士云

杨士云(1477~1554年),明代白族学者。字从龙,号弘山,别号九龙真逸。大理喜洲人。明弘治解元,正德丁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转给事中。为人刚直,关心人民疾苦,在京任职时,闻河北等省生灾,即奋笔书成《赈济饥民议》,上书明朝皇帝。他不畏权贵,不满仕途恶习,看到朝廷日趋**,便假病弃官回乡。为官40年,一生清贫。靠种田维持生活,侍养母亲,甘贫自乐。辞官以后,他潜心钻研经史,著述诗文,对文学、史学、经学、天文学、地理学都有很深的研究,与杨慎、李元阳、张含等人结为知交,游于山水间,日枕经籍,成为云南在文学和学术上很有成就的“杨门六学士”之一。著作甚富,著有《黑水集征》《郡大记》《皇极》《天文》《律吕》《咏史》等,并主纂《大理府志》。其《天文》一书,是白族天文学的重要著作。反映农事生活是杨士云诗歌的主要题材,其中《不雪》《忧旱》等诗描写白族农民对风调雨顺的渴望,表达了对农民常为天灾所苦的深切同。存世的有《杨弘山先生存稿》十二卷。

八、“史上白族第一文人”、著名白族学者李元阳

李元阳(1497~1580年),字仁甫,号中溪,别号逸民,明代大理府太和县人,白族。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理学家。他自幼读书勤奋,25岁应举,29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因为人正直,在议事中得罪朝廷,调离京都去江阴,后又迁任户部主事、监察御史,但因“独立不阿”,再次被贬为荆州知府。后来,他仍看不下官场**,嘉靖辛丑年(1541年),借奔父丧之机弃官回乡,从此寄于苍山洱水之间,隐居大理40年再未出仕。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第一节古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