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一节白族文献概况(6)

6.第一节白族文献概况(6)

十一、白文大本曲曲本《柳荫记》

白族著名大本曲曲本《柳荫记》,又名《梁山伯与祝英台》。***《柳荫记》是在汉族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其内容梗概和汉族故事基本一致,但在具体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则有很大不同。《柳荫记》的曲本有两本或三本之别,两本的《柳荫记》分《求学》和《山伯访友》两部分,前者主要讲述两人相识和同学三年的经过,后者则是故事矛盾的展开,包括求婚、山伯去世、英台哭灵、化蝶等内容。三本的《柳荫记》除以上两个故事外,还有《三妻两状元》的所谓续本。《柳荫记》在白族民间有广泛的影响,尤其是第二本《山伯访友》,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演唱时,听众多泪流满面,不能自已,充分表现了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柳荫记》的曲本,不仅白族艺人都有收藏,民间爱好曲艺者也多有传抄,因此本子极多。由大本曲南腔代表艺人杨汉先生手抄,其子杨兴庭珍藏的《山伯访友》抄本,高24厘米,宽15厘米,共计60页,每页8~10行,每行25~30字。正文用毛笔墨笔书写,字体行楷相杂,用红笔圈点断句,间有朱笔添字。款式从上向下竖写,从右向左移行。所书白文以假借汉字为主,也有不少的自造字。白文书写符号前后一致,体例也较为统一。所用纸张为当地白族所用的鹤庆白绵纸,用绵纸条简易装订。从文尾款识可知,该抄本抄于民国7年,即1918年,是流传年代较早的白文大本曲曲本,也是十分珍贵的白文文献。

十二、《新纂云南通志》

《新纂云南通志》是民国年间由白族学者主持编纂的重要志书。民国20年(1931年)云南省主席龙云组建云南通志馆,先后延聘著名白族学者周钟岳、赵式铭任馆长主持编纂工作。经18个春秋的惨淡经营,成书266卷,终于在1949年年末刊印出版。

《新纂云南通志》记事起于云南文化初开,止于1911年,广采旧志所长,略古详今,并以近代科学方法,记录了天文、地理、气象、交通、水利、工业、矿业、财政、商业、边防、荒政等各方面的沿革、大事等,可谓民国时代的云南大百科全书,对于云南经济展、边防建设、文化繁荣、学术进步、宗教管理、民族事务等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在周钟岳、赵式铭等白族学者的主持下,《新纂云南通志》开创了云南地方志编纂的新局面。在编纂原则上,周钟岳倡导“以史为体,资政为用”,开云南史志编修的新格局。在体例上,设“大事记”,用编年体记录云南大事,“始于唐尧元载,迄清季止”。条贯清晰,脉络明朗。删除“星野”一门,以近代科学方法另设“气象考”“地理考”等。特设“物产考”一门,分动物、植物、矿物等撰述。增设“外交”一门,以长远眼光,看到云南在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国际地位,为处理西南地区的国际事务积累外务资料,以备未来应付国际风云变幻之需。云南民族众多,语资源丰富,《新纂云南通志》专列“方”一门,详考各民族语,并附各种文字,以显示文化之演进与社会之变迁。

《新纂云南通志》的编纂、出版是民国年间云南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大事之一。《新纂云南通志》在编修的实践中,在理论、体例、内容诸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与主持编纂的周钟岳、赵式铭等白族学者的学识、功力、远见密切相关。作为云南地方志编纂史上超越前人的学术巨著《新纂云南通志》,是白族学者对云南乃至中华文化所作的杰出贡献。

1《通典》卷一八七,《唐会要》卷九八。

2《史记·西南夷列传》。

1张旭:《白族的古老历法》《大理文化》,1980,(5)。

2李晓岑:《白族天文历法研究》《民族研究》,1994,(2)。

白族地区如画的农田摄影:杨伟林

镶珠鎏金银质大鹏金翅鸟(大理国)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第一节白族文献概况(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