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第七节民间造型艺术(12)

65.第七节民间造型艺术(12)

点苍石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云灰石”,因其石面花纹酷似涟漪荡漾,故又称“水花石”。此类石面花纹虽不及彩花石绚丽灿烂,但也气若浮云,千变万幻,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其中不乏名品,如现存大理的“太子雪山”“虎啸苍山”“天地之间”等名石均属上品。这种大理石主要用于建材,北京故宫和十三陵就大量使用过此种大理石。第二类是“苍山玉”,又称“汉白玉”,即纯白的大理石。它晶莹洁白,娟秀素雅,给人以肃穆恬静的感觉。这种石主要用于建材和雕刻。第三类是点苍山独有的大理彩花石。彩花石依其色调可分为绿花、秋花、青花和水墨花数种,按其结构又可分为“贴面花”“入肚花”“金镶花”等。石面花纹呈绿色图案的叫“绿花”或“春花”,因所成图案葱翠泛绿、春意盎然而得名;泛黄色、赭褐色、赤色花纹的石面,因其如秋天的景致,故名“秋花”;花青色,色块大方明快的称之为青花或葡萄花;花纹分明,呈水墨画面的叫“水墨花”。水墨花是大理石中的瑰宝,它以黑白两个极色为基调,素雅脱俗,其天然画面的意境,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极为神似;在表现形式上,水墨画的勾皴点染、浓淡干湿、虚实疏密、飞白泼黑等墨色技法以及以小观大、尺幅千里的构图和透视方式,也都与水墨花不谋而合。其花纹“墨分五彩”,构图精细,酷似国画却又出自天然,因而极为名贵。

彩花石一般用于装饰、壁挂和镶嵌高级家具或制成屏风供观赏。明清以来,曾有无数的大理石屏风流传于世。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一座长50厘米、宽30厘米的大理石天然画屏,为清代大理进贡给西太后之物,上有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天然奇绝。民国年间,大理喜洲董家造新宅,饰于正壁的大理石“双猫戏球图”堪称精品。陈列在大理石厂的雕刻座屏“苍洱大观”,用自然色彩的大理石雕刻而成,银苍玉洱风花雪月历历在目,是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宝。最负盛名的当数1959年大理送到人民大会堂的大理石屏风。这块大理石白底绿花,画面呈李白笔下“黄河天落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的意境,咫尺之间,惊涛拍岸,雪浪凌空,好像千条蛟龙倒海翻江,远处有几只海鸥展翅翱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毅力和奋的精神,整幅画面自然和谐、摄人心魄,将诗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古今第一石屏。

目前,白族地区的大理石主产于三阳峰、小岑峰、雪人峰、应乐峰等处。新中国成立前大理石工艺品全系由各家各户手工开采制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大理古城建有大理石厂,开采、锯割、磨石、切边等均采用半机械化生产。近几年来,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机械加工设备的采用,使各类工艺制品式样更加新颖美观,制作更加精细,不仅恢复和展了浮雕、圆雕、围屏、六方花盆等具有民间特色的传统工艺,还创造了大批美观实用的工艺品,仅大理石厂就生产着彩花石屏、雕花画屏、石桌、石凳、酒杯、台灯、笔筒、砚台、盆景、烟灰缸、压条、图章、画像等近百个品种,受到中外游客的由衷喜爱,大理石工艺的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编织工艺

白族聚居区的编织技术源远流长,不仅品种繁多,编织技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主要有草编和竹编两种。白族人不仅用竹子编制箩、筐等生产用具,很多生活用具也用竹编,如各种桌子、凳子、厨房用品等。白族编织工艺中最具特点的则是草编。

大理草编是白族妇女在劳动之余,用麦秆精心编织而成的各种草篮、草帽、草扇等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草编制品系将麦秆经过水漂、硫磺熏白后编制而成,是白族妇女世代相传的一项技艺,其优点是软、细、白、美。自近代以来,大理出产的草帽相当可观,在大理城南面,原南诏太和城一带,形成了专门销售草帽的集市——草帽街。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大理草帽厂,既单家独户编织,又进行集体加工生产。草帽厂改变了漂草的工艺配方,增加麦秆的色白度,调整麦秆宽窄,使草帽做到色泽一致,光滑平整,质地柔软,不易褪色,轻便美观。随着时代的展和旅游事业的需要,草帽的式样也不断翻新,仅草帽的式样,就已展到美术帽、茶花帽、青年帽、鸭嘴帽、礼帽、绣花帽、旅游帽、藏帽等20多个品种,产量由年产4。5万顶,增加到40多万顶,被评为云南省的优质产品。草帽是白族人民的生活用品,也是姑娘们的装饰物。身着艳丽服饰的姑娘们,配上一顶花草帽,显得更加婀娜多姿。近些年来在手工生产的基础上,又展了机械加工,既继承了传统技艺,又增添了现代风格。产品品种近百个,远销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和香港等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5.第七节民间造型艺术(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