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八节民间歌舞艺术(5)

70.第八节民间歌舞艺术(5)

目前大理的洞经音乐蔚然成风,除大理古城和下关两大会外,洱海地区村村都有洞经会,逢年过节都要演奏洞经。旅游场所则每天晚上都举办洞经音乐表演。每当夜幕降临,苍洱之间就轻轻地飘扬着洞经音乐古朴、典雅的优美旋律,如行云流水,又古韵迭起,让人们的心有如苍山洱海一般纯净清新,久久为之陶醉。

二、舞蹈

白族的舞蹈丰富多彩。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收集到近80种白族舞蹈形式。这些舞蹈形式表现了白族舞蹈艺术的历史展。

早在远古时期,白族先民就创造了模仿鸟兽动作的原始舞蹈,以及“打歌”与“莱格舞”等集体舞蹈艺术。到了唐南诏时期,随着白族地区与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和展,白族的舞蹈艺术有了显著的展并编创了著名的“南诏奉圣乐”大型乐舞。南诏的“狮子舞”也于此时传入中原,丰富了祖国的音乐和舞蹈艺术。

明清以来,随着白族地区与内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密切,白族人民在吸收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舞蹈形式,使白族舞蹈艺术的展迈上一个新的高度。如具有代表性的白族舞蹈“霸王鞭”“双飞燕”“耍龙舞”等,就形成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白族舞蹈,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

新中国成立后,白族人民继承传统的舞蹈艺术,创作了反映现实生活的《丰收舞》《织鱼网舞》《鹿鹤同春》等不少舞蹈。进入20世纪80年代,还涌现出杨丽萍等享有盛誉的白族舞蹈家。她以云南各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为基础进行的舞蹈创作和精湛的表演艺术,使包括白族在内的云南各民族舞蹈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1。鸟兽舞

白族的许多舞蹈是模仿鸟兽动作的,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在民间留存,俗称鸟兽舞。这类舞蹈应该是原始舞蹈艺术的遗留,舞蹈动作直观地模仿禽鸟和野兽的动作,抽象和概括程度较低。

具有代表性的鸟兽舞是白族集体舞“里格高”(又记作“力格歌”),主要流行于洱源西山和云龙少数白族地区。“里格高”舞没有音乐伴奏,由强有力的舞蹈节奏烘托出热烈而粗犷的气氛和变化多姿的舞蹈动作,刚柔相济,加上舞蹈者的鲜艳漂亮的服装,装饰品的叮当声和舞者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质朴、自然、和谐的享受,深受西山白族青年喜爱。“里格高”的动作大致有十五种组合,以模拟动物特征为主要基本动作,大致有一步擦、二步擦、三步擦、四梅花、五子登科、萨雨夺(打转身)、唠利唠(往后退)、咬资恩叭(羊羔吃奶)、王得儿卦(老鹰展翅)、赛益赛荷(洗麻线)、单麻花、双麻花、给白二诗(鸡啄食)、麦萨怕(马相踢)、按早快(垒石头)等。跳动物十二属相时再加上鹤子翻身、猴子遮太阳两个动作。“里格高”舞蹈动作幅度较大,全身动作由脚驱动,双脚跺地、擦地、跳换步,身体随着强烈的摆动自如地旋转,有进有退,队形互相穿插,男的跳得粗犷有力,女的灵巧柔和,相得益彰,显示出舞蹈的古朴、健美。西山白族的“里格高”被称为“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其他模仿鸟兽形态的著名白族舞蹈还有《鹿鹤同春》等。广泛流传于剑川各地的白族舞蹈《鹿鹤同春》,多在春节及庙会上演出。舞蹈一般由3个表演者分别装扮马鹿、白鹤、弥勒表演。一般先由白鹤出场,表演者模拟白鹤飞翔、站立、啄羽等动作,清丽飘洒。然后马鹿出场,表演者模拟马鹿蹦跳、踢脚、伏地倾听等动作,加以提炼夸张,与白鹤相逐、嬉戏、对舞,显得奔放而矫健。接着弥勒出场,袒胸露腹,满面笑容,步伐蹒跚。在弥勒表演中,有时马鹿踢一脚把他撞倒,有时白鹤又飞来啄其头、手,让其不得安宁,惹得观众捧腹大笑。表演动作时疾时徐,动静结合,穿插自如,变化丰富,引人入胜。表演既有一定的程式,但又可即兴挥,显得生动活泼。

2。巫术舞蹈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0.第八节民间歌舞艺术(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