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节商贸往来(3)

3.第一节商贸往来(3)

明末清初,由于西南地区交通的便利,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接触更加频繁,关系日益密切,当时大量汉族相继从湖广、四川移居进入布依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布依族人民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技术,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展。由于剩余农产品的增加,农村初级市场逐步扩大,市场交易日益繁荣,布依族地区出现了贵阳、都匀、独山、南笼(今安龙)、安顺等重要商业中心。

二、近现代布依族地区民族间商贸往来

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周围布依族较为聚居的安顺、兴义、惠水、都匀、独山等城市,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展,特别是棉花、烟叶、桐子、茶叶和蓝靛等产量的增长以及商品经济的继续展,形成了新兴的商业城市。

贵州西部商业中心安顺,是贵州土特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商业之繁盛不亚于贵阳。来自香港的货物,经珠江、红水河、北盘江到贞丰白层渡进入安顺,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大宗进入货物有棉纱、阴丹士林布、石油、煤油、汽油、纸烟、绸缎、颜料及各种杂货。“年输入至货物,总价值约计国币三百二十六万余元”,输出品主要是鸦片及当地土特产。

黔南重镇都匀,是黔南的贸易中心,以输出桐油、茶叶、牛皮、木材、纸张、烟叶为主;输入以棉纱、布匹及其他日用品为主,特别是1933年黔桂公路通车后,商业展更为迅速。

黔西南贸易中心兴义,是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是滇、桂、黔三省的货物集散地,是土特产品与洋货交换的中心。

布依族农村的商业,主要是当地以十二属相命名(如牛场、狗场)的场期进行交易,一般是农民将自己的农产品或本地土特产品用肩挑马驮到乡场上出售,买回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市场上出现些小商贩,但是基本上没有坐商,仅在较大的乡镇或渡口,驻有少数的本地坐商或两广的坐商。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在布依族地区的商业中心城市,并未出现本民族的商业资本家。尽管兴义、都匀、安顺、独山等城市曾经出现过一些商业会馆或同乡会馆,但这些都是汉族资本家或店主办的。布依族地区城乡物资的交流,主要是汉族行商或坐商的媒介作用进行的。布依族人常说:pu4?揲jai4?揲ju5t?蘅?耷6na2,pu4xa5?揲ju5?諬a:?耷1?諬e4(“布依住坝上,汉族住场上”),这反映了布依族、汉族在商业贸易方面的历史状况。在个别地区,如望谟的桑郎、蔗香,平塘的克度等地场坝上,也曾出现过拥有几千银圆资本的布依族商人,但这些商人一般都是贩卖鸦片获利的暴户,他们财以后购买土地,由商户向地主转化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布依族地区的商业贸易得到了一定的展,但少数边远地区仍停留在以物易物的贸易形式上。在六七十年代的布依族地区村寨,每隔十天半月,总会有货郎进村兜售一些日常用品,货郎大多是县城或集镇上的汉族小商贩。人们可以用钱购买,也可以用农产品直接进行交换。此外,还时常有一些脚夫挑着坛坛罐罐到布依族地区走村窜寨,他们通常不收现金,而是直接将所担之物换成稻谷、玉米或其他农副产品。即使在集市上,货币也只起到暂时的中介作用。人们赶集时通常都要捎带点东西去卖,然后再拿钱去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如油、盐等,如果自己所需的东西也是农产品,也可用物品直接交换。“文化大革命”期间,跟全国各地一样,受“以粮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等政策的导向,农村集市贸易活动曾一度受到严重影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得到恢复,并更加繁荣起来。布依族民间商贸活动的范围通常在本区域内,步行最多三四个小时或乘车最多1个小时,过去曾经有步行一整天只为到集市上卖几张竹席的现象,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各地集市按传统的十二生肖轮流,通常6天为一个周期,少数比较繁荣的集市甚至3天一个周期。

总之,通过民间商贸活动形式,布依族与其周边各民族有了接触和往来,也通过商贸往来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各民族在商贸交往中除了在物质交换上互通有无,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交融。商品输入的同时也意味着文化的输入,由此带来的是文化的展和变迁。布依族过去几千年文化的逐渐展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民间商贸往来的结果。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第一节商贸往来(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