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节族际关系与文化互动(2)

5.第二节族际关系与文化互动(2)

汉代是我国天文学、医学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展的时期,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控制,为各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布依族的生活活动类似汉代《四民月令》,以季节的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农活。布依族以pu?耷6(音译“崩”)代表时令,如pu?耷6?奁e?耷4(旱季)、pu?耷6?揲da:t7(热季)、pu?耷6?奕o?耷1?奕an1(农忙季节)、pu?耷6se?耷4(寒冷季节),可见这个字相当于汉语的“季”,但又没有“季”所表达的概念那么精确。布依语有两个词表示“月份”,一个是?揲dian1,来源于复合词?奁o?耷6?揲dian1“月亮”中的一个语素;另一个是?耷u?藜t8,来源于汉语的“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个联合使用,如?揲dian1sa:m1三月、?揲dian1la:p8腊月、?揲dian1?奕a3?耷uat8五月间、sat7pet7?耷u?藜t8七八月。布依族用十二地支计算时辰的方法很可能是受到汉族的影响。布依语称“时辰”为?揶?扪2,同汉语的“时”,从午夜开始,十二时辰的名称分别为sai3子、pjau3丑、?捱an2寅、mau3卯、?揶i2辰、?夼?扪3巳、?夼a3午、vat8未、?夼an1申、?奁u4酉、?夼at7戌、kai4亥,其中的sai3子、?捱an2寅、mau3卯、?夼?扪3巳、vat8未、?夼an1申、?奁u4酉、kai4亥等字与汉语对应比较严谨,而pjau3丑、?揶i2辰、?夼a3午、?夼at7戌等字与汉语在语音形式上有较大差别,其来源尚待进一步考证。由此可见,布依族较早就具备了一定的天文知识,在汉族文化的启和影响下,做到了更加精密和科学。布依族除用十二地支表示时间概念以外,还用来表示空间方位,其中包含了对时空观念的科学认识,例如一个圆周为360度,整个圆周定为12个方位,一个方位为30度,这一方面显然也是受到汉族空间范畴表达的影响。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教育、艺术的全盛时期,中外和国内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也非常活跃。国内各少数民族之间以及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都有频繁的文化交流。唐代的文化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外及国内各族交流的结果,各少数民族为唐朝的繁荣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有不少朝廷重臣名士被贬谪到贵州布依族地区,同时带来了中原汉族的先进文化,对布依族地区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也开始生了变化。《旧唐书》说布依族农奴见“贵人”要“执鞭而拜”,世袭的土著领“部落尊畏之”,可见等级观念很严格。这时布依族婚姻“以牛酒为聘”,沿袭下来就形成“媒妁之”“索取聘金”的习俗,布依族地区父母包办婚姻的习俗也开始形成。“女归夫家,皆母自送之,女夫惭,逃避经旬方出”。这种风俗反映了当时布依族婚姻由于父母包办,婚姻当事人双方互不相识,因此丈夫“羞惭回避”。为使双方相互逐渐熟悉和建立感,婚后女方需在娘家继续居住一段时间,“暂不住家”习俗可能就是这样形成的,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也开始产生。儒、释、道等外来宗教可能也是从唐代陆续传入布依族地区的。

宋代,由于布依族上层贵族(南宁州诸番番主)与中央王朝之间往来密切,向朝廷的进贡等活动加强了汉族和布依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当时贵州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学校教育,贵族子弟和广大布依族群众不同程度地开始接受汉族地区的文化。从布依族民间《包公案》《包龙图》的汉族故事以及以《包公怒铡陈世美》为蓝本创作的布依族民间说唱故事《南荷班》等的广泛流行可以看到宋代汉文化对布依族影响的痕迹。

元代在贵阳(当时的顺元路)设有书院,普定路军民总官府判官赵将仕在普定“立学校,明礼义,通商贾”,使得当时的学校教育有了一定的展,进而为汉族文化在布依族地区的进一步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陶瓷工艺技术在这时已传入布依族地区,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陶瓷器工艺精湛,造型美观,色彩鲜艳,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1958年在现大枫树脚现的古陶窑遗址和许多彩陶碎片,根据树桩年轮计算,树龄约有500多年,由此推知当地制造彩陶历史,距今约有600多年,相当于元朝末年。可知布依族地区的制陶工艺在元代已有了一定的展。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二节族际关系与文化互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