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节布依族文化名人――莫氏三杰(1)

5.第二节布依族文化名人――莫氏三杰(1)

莫与俦及其子莫友芝、莫庭芝是晚清布依族著名学者,他们学识渊博,教泽广远,廉政爱民,人称“莫氏三杰”。

莫氏父子,清贵州独山州(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兔场街人,后因父莫与俦奉调讲学而迁居遵义,其族属经考证为布依族。莫氏父子三人,自清乾隆中期起,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共百余年。时值清“康乾”盛世转入衰退时期,朝政不振,世风日下。然而,莫氏父子、昆仲,不图功名利禄,不随世俗沉浮,勤奋治学,才华出众,矢志开启民智,致力于桑梓教育及学术研究,为展贵州文化教育立下了不朽功勋,因而闻名遐迩,彪炳史册,为后人所景仰。

一、笃政兴学的莫与俦

莫与俦,字犹人,号杰夫,又字寿民,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独山兔场街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好学,又得家风熏陶,学业日进,后又得名师教授,故在科举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廪生、举人、进士,一一获得。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贵州学政洪亮吉到都匀府(今黔南州州府都匀市)考取生员,莫与俦前往应试,召见时,与俦论文精湛,论学侃侃而谈,深为洪亮吉所器重。清嘉庆三年(1798年),莫与俦考中举人,次年入京会试,联捷成进士,进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为庶吉士,有幸拜阮元、朱珪、纪昀、洪亮吉等名师为师,又有同榜王引之、郝行、姚文田、张惠、陈寿祺等俊彦同窗共砚,师友极一时之盛,与俦极为得意,时值崇尚朴学,与俦与庶学士涵泳其间,潜心研讨,学业大进,成为朴学大师,为日后卓有成效的施教授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莫与俦经过翰林院庶常馆3年深造后,参与散馆考试,成绩斐然,以知县优先委用,先后任四川茂州知州、盐源知县。任职期间,为政清廉,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四川盐源,与西康、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相邻,在远离县城的木里地区,盛产银矿、铜矿,离当地彝族经堂较近。其上司既不了解况,又不尊重民族习俗,擅自拆毁经堂,开辟矿井,致使群激愤。与俦得知,不顾路途艰险,只身越过积雪荒原,耐心说服群众,方使人们绪安定,免遭一场骚乱。当时,彝族土司境内,凡有官吏过境,土司即向群众摊派,每彝户收钱两百文以上,一半送往过境官员作“过山礼”,一半为土司接待官员之所需费用,并向各户征派禽、畜、蔬、果等食物,致使群众负担过重,生活困难。与俦此行,决心改革陋习,坚决拒收土司馈赠钱物,并责令他们如数退还彝户,还勒碑石周示村堡,此后县官至土司境内,再有勒派彝族房前物者,听群众赴告。他曾有《至馆舍谕土司》诗评述此事,“下山入馆舍,享羊更椎牛。迂回度疱室,鸡豚比山邱。菜根我所甘,鲜肥真赘疣。问此胡为来,免冠惟叩头。居民万余户,户户率钱抽。搜求到园圃,皆云县官由。我来已扰民,一饭犹过求。此物实无用,返去无迟留。来者亦人心,尔曹勿深愁。刊碑诏村疃,聊备立着偷。”与俦如此以身作则,勇于破旧立新,深得当地民众拥戴。当他离开木里时,众彝户夹道欢送,献酒馈肉,他均婉谢绝。在官场黑暗的当时,与俦却能洁身自好,为政清廉,体贴民,兴利除弊,实属难能可贵。正当上司即将举荐他时,不料家中传来父亲病故噩耗,为人淳朴厚道的莫与俦,以父逝母老为由,辞官归籍独山,守灵尽孝,赡养老母。离任时,百姓相约送行,道路堵塞。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与俦回到阔别多年的故里独山,一为尽孝之心,守制侍母,同时深感家乡文化落后,乃在旧居辟“影山草堂”,设馆教育乡亲子弟,培育人才。学馆附近,有座人称“十里平原,一峰独秀”的“独山”(独山县因此得名)。与俦在教学中,曾赋《登独山》诗一,以其志。诗曰:“山本先生窗案物,登临初与故人同。长松浩浩通元气,杰阁萧萧倚烈风。勿敛一随刚水没,葛蛮空付长官雄。只今汉县皆州府,经纬才谁嗣尹公。”诗人即景抒,抚今追昔,感叹东汉尹珍重教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如今有谁能继承和扬其事业呢?一种决心为文教事业献身之,深藏内心,洋溢纸上。此间,他曾一度受聘八寨(今丹寨县)厅学,又应聘独山“紫泉书院”主讲,前后十余年,为家乡培育人才,传授知识,开创了黔南文化教育之先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二节布依族文化名人――莫氏三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