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节宗教古籍文献(4)

4.第一节宗教古籍文献(4)

“穆考”是《古谢经》第一卷。全文共363行,不分节。“穆”系布依语第三土语mo1的音译,义为“经”,“考”为khau53的音译,义为“头”,因此“穆考”即“头经”,也就是“第一段经文”的意思。按当地丧葬习俗,这段经文是布依族“布摩”在为死者举行超度仪式时在“灵房”小声念诵的,故又叫“密咒经”。经文叙述了布依族远古社会的生活状况。远古时代,世上没有现火,人们过着群居的原始生活,人与人之间只有劳动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房子住,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后来经过辛勤的劳动创造,生活终于稳定下来。经文还叙述到了布依族与周边的各民族生活在一起,和睦相处,逐渐展到了商品生产,有了市场贸易等,后来又逐渐形成了丧葬习俗,死者的灵魂在“布摩”的指引下返回到祖宗的地方。

“穆近”是《古谢经》第五卷,也是这部经书最长的一卷。“穆近”是布依语mo33?諬in13的音译,义即“转场经”,是在布依族丧葬活动“走转场”的过程中念诵的。全文共847行,共分为16个小节,每小节均有标题。“转场”又称“走场”,是布依族丧葬活动中最隆重的一个仪式。届时,孝子们披麻戴孝,孝女、孝媳们身着古朴庄重的民族服装,挎着饭笼,戴着孝帕,在“布摩”的带领下围着固定的场地绕圈,也围着幡竿和祭祀用的牛转。“布摩”扛着神刀走在最前面,边转边念诵“转场经”。经文的内容有的陈述某种独特的礼仪、风俗,但更多的是追述祖先创业之艰辛,勉励后人要珍惜祖业、继承祖业、孝敬祖宗,有启示后人、承传家训的教育作用。最后一段比较特殊,仅在韦姓布依族举行丧葬活动时使用。

3。贵阳花溪区平桥村的摩经抄本文献——《牛经书》

贵阳郊区是布依族分布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由于距离汉文化中心地区较近,历来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程度都超过其他地区,因此,民间现以汉字为载体的摩经抄本也比其他地区多,这些摩经主要用于为死者举行超度仪式的丧葬活动中,当地称这种活动为“砍牛”,在砍牛仪式上吟诵的摩经称为《牛经书》,布依语为mo1?揶i?藜2。实际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用于日常宗教活动的,如祈福、驱邪、禳灾等,《砍牛经》不过是经文的总称而已。

花溪平桥村的摩经抄本共3卷,154页。封面没有书名,每卷也没有总的标题。各卷内共含小节若干,如卷一有“捧亡难裙补棺木”“可埋拜彭”“可豪撒身”等6节;卷二含“惰台朝然”“墓告”“朝然”“惰台中字”“点主”“朝可床”“惰台墓当”等7节,其中“朝可床”又再分为“梁”“门”“梯”“统”“抵”“台”“字”“云”“山”“麻”“董”“妇”“棚”“杨”“歪”“隼”“隼乃”等17小节(原书亦称“卷”);卷三含“当沽以漂潦”“遍老”“请多抵解傍”“分花”“靷出丧”“遍老收拴”等6节。抄本用纸为当地自产的白绵纸,版式为自右向左正向竖排,版心为120毫米x130毫米,有单线版框,不分栏,每页12列,无列界,每列18个字,经文为韵文体,以五句为主,并杂有少量三、七句式。经书在抄写时未加标点,后来为方便诵读才用圆圈等符号断句,所以句与句之间未留空间。经文字体为小楷,书法水平较高,各地布依族经文抄本中能达到与之同等书法水平的很少。抄本用字错误较多,比如布依语“母亲”(me6)一词,各地抄本均用“乜(nie51)”字来记音,而花溪抄本摩经却多处错写为“也”。抄本前5页为阴阳(算命)先生测算时日吉凶的内容,第6页为本书目录,但一部分与正文中的实际内容不相符,如目录中所列标题有的在正文中找不到。抄本以注音和释义相结合,即一部分汉字是注布依语语音的,而另一小部分则是直接将布依语翻译成汉语的。如经文第一句“起到更酒更肉更饭罗”,其中的“到”“更”为注音,汉义分别为“来”“吃”,而“起”“肉”“酒”“饭”,均为释义,诵读时要分别读为zun5,no6,lau3,?奕au4。因此,只有对经文非常熟悉的经师“布摩”才能正确地解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第一节宗教古籍文献(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