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东亚、拉美、印度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比较(30)
(一)四种类型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和评价
现代化道路,也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从传统落后的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现代经济转型时,选择的人口转移的方式、产业结构、对外经济关系模式、企业规模偏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组合形式等等。***我们简单列表来看东亚、拉美、印度和中国各自的经济展和现代化模式(见表9-6)。
东亚模式——(1)城市化方式:从传统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看,人口城市化速度很快,没有户籍限制,在工业化完成前转移到城市中的人口有了自己的较为体面的住房,家庭夫妻和上下代之间团聚,人口迁移初有一些贫民窟,但是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政府财力的增强,逐步得到了改造,人口没有在城乡之间,年度间和代际间剧烈流动。(2)产业和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增加值下降迅速,第一产业中就业劳动力同时下降,第三产业比例正常上升,同时第三产业扩张容纳了很多劳动力,重化工业与加工工业协调展,经济的轻型结构,充分挥了劳动密集及其当时相对便宜的比较优势;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虽然在战后都进行了均地改革,但是,后来政府都推动土地的集中和规模经营,即使这样,东亚家庭农场的规模与拉美和美国相比,还是要小得多,没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优势。(3)对外经济展战略:先是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对工业体系的建设进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再是出口替代升级,总体上是出口导向战略;没有采取大举借债的方式,而是直接引进外资展经济。(4)企业规模结构:韩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先是政府力推大企业的展;韩国搞了新农村建设运动,但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实际上没有减缓,而是加快,为了解决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就业,降低失业率,韩国政府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举措是实施了十年振兴中小企业计划,大力展了小企业;结果,中等收入的人口增加,因失业而贫困的人口减少,韩国居民在20世纪60~80年代的20年中,因小企业的展,迅速富裕了起来;台湾也是中小企业立岛,中小企业的展,一是挥了劳动密集优势,二是提高了劳动在gdp中的分配率,三是因中等收入者增多和失业贫困人口减少。小企业的大量展,使韩国和台湾具有共同的特征,在整个工业化时期,城乡差距较小,虽然没有像拉美一样在社会福利上讨好居民,但是基尼系数较低,社会收入分配较为公平。(5)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组合:在工业化过程中,韩国和台湾都是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如韩国的李承晚和朴正熙,台湾的蒋家父子,实行的都是高度集中的治理体制;而韩国和台湾高速增长时期,实际上都是在政治高度集中阶段完成的;但是,韩国和台湾在经济体制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审批较少;韩国在工业化时期,由政府来推动经济成长;由于政治上的集中控制,经济展在一个较长的时间中,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和环境。(6)结果评价:经济健康快速增长,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失业率较低,人民生活较快实现了富裕,收入分配较为公平;经济展史上称之为展的“东亚奇迹”。在比较的四种现代化模式中为最优。
拉美模式——(1)城市化方式:人口转移没有户籍限制,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化初中期时,由于农业集中度高,大量迁移到城市的人口居住在贫民窟中,在有些国家中逐步地进行了改造,但是,还是有大量的贫民窟;优点是,人口进入的居住成本较低,家庭团圆,人口在城乡区域间不会剧烈流动。(2)产业和就业结构:在经历了初级产品出口过程后,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展,第一产业增加值下降迅速,服务业展层次不高,劳动力资源过剩,但不得其用;拉美农业,土地的集中度比美国还要高,农业现代化的条件很好,如果美国政府对农业没有支持,美国农业的竞争力不如拉美。(3)对外经济展战略:在初级产品出口导向的展阶段后,拉美进入了主要为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展阶段;怕丧失国家经济主权,一段时间中不直接引进外资,而主要以借债展本国工业。(4)企业规模结构:拉美在工业化过程中重点展的是大型企业,产权制度上,一些国家在国有和私有之间摇摆不定;不重视小企业的展,农业向特大规模集中。(5)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组合:政治体制上,威权集中的政治与民主民粹政治交替,在威权主义政治主导时,经济展较快;而在民主民粹主义政治主导时,政治家选举中不顾财力讨好选民,导致福利早熟,并且生债务和财政危机;拉美政府对经济事项的审批也较多,政府办事效率较低。(6)结果评价:在20世纪80年代前经济增长较快,80和90年代,民主化加快和民粹主义政治较强时,选举讨好选民,福利负担沉重,生财政和债务及金融危机,使拉美陷入负增长和低增长的20年;失业率较高,贫富差距较大。总体上是不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