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总论:中华民族又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中间(4)
我在书中预计,如果没有特殊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果未来30年中,全球中国以外的经济每年平均增长4%,中国gdp年平均增长7%,中国gdp规模将从目前占世界gdp总量的6%上升到13。69%,如果未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0%,2040年时,将会恢复到1700年时中国经济展占世界gdp总量1/4的水平,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50年时,恢复到1820年时中国gdp占世界总量1/3的水平,中华民族经过近20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在21世纪中叶的伟大复兴。
三、30年经济高速增长之谜的解释
本书的第二篇用了3章的篇幅,探讨了中国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能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
政治集中体制的经济增长优势。展中国家,特别是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结构变动过程中,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究竟如何搭配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按照一般的设想,只有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尽快推进民主化进程,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展。但是,从中国的经验看,改革开放的30年,先,是政治转型,即中国**的工作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团结一致向前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意识形态方面从无私奉献,转向务实地承认人的物质利益,调动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使经济展有了内生的动力和活力。其次,集中的政治体制,在重大事项决策方面,有其效率;在办大事方面,有集中资源的能力;在展规划、征地拆迁、投资建设等方面,政府有较强的推动力;各地方政府竞相展的积极性,也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成长。再次,中国高层领导政治交替平稳,虽然有过1989年的动荡,但是,社会基本上长期稳定,创造了经济展的政治稳定条件和社会安宁环境。政治上这样三个方面的优势,是前苏联、印度、拉美、菲律宾等转型和展模式无法比拟的。
资源配置方式和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3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来源。计划经济模式,是一个理论上的设想,由于实际社会经济生活中信息成本不为零、计划制定执行监督需要成本、执行计划的各个层级之间利益不一致、计划人员不能预期中远期的供给与需求等等,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并且带来浪费大、效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传统的“一大二公”的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由于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绩效与分配不对等、拨改贷后资本金无注入来源,以及工资等成本上升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利润的挤压,导致劳动和工作效率低、厂长不负责任、负债特别高危及金融体系的安全、冗员多和工资的增长使企业亏损和破产,也难以生存和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与单一的公有制需要彻底转型。
在资源配置方式上,我们从有计划的产品经济,先转向了计划为主和市场调节为辅的商品经济,又进一步转向了市场经济;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我们从“一大二公”的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转向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展的格局。产权的明晰,使投资人、技术明者和提供人员、劳动提供人等各自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对等,各种要素在法律的保护下,投入得到各自的利益,调动了经济展的投入、经营、工作动力,使经济展充满活力;而市场供需和价格机制,则调节要素在企业、产品和产业间的合理配置,并促进竞争,劣汰优胜;临时居住和能在城市里工作制度的形成,对于农业中剩余的劳动力在出口加工领域中,在城市的建筑业和服务业中,在城市内向的加工工业中,得到了利用,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使个体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等蓬勃展,利用了70%的劳动力资源,整合了大量的民间资金,成为出口和创造gdp的骨干力量;而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展,又在分工的深化、促进专业化、调节资本集中和集聚、展规模经营、积累人力资本、提高人力素质等等方面创造了机制和条件,这些因素也成为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重要因素。简之,没有对传统计划经济和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就没有中国经济展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