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性革命”真的到了中国吗(4)
长期以来,很多人一直以为性就是性,与文化、精神似乎无多大关系。***在写《非常对话》之前,我也持这种态度。但是,在我认真地学习研究了人类性文化之后,我现性才是人类最本体的文化因素,是人类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的一个出点。从人类学家给我们描述的简单的家庭婚姻史来看,人类最早在群居杂交,那时没有婚姻与家庭观念,更没有伦理道德。在那个时期,亲、友、爱往往混在一起。如宙斯既可以跟自己的母亲生孩子,又可以和自己的姐妹生孩子,亲和爱还没有分离。根据有关资料还可以看出,那时,同性恋行为也相当严重,也就是说,兄弟之间或父子之间也可能有同性恋行为,亲和友也没有分离。这就是今人认为的性的**时期。后来,原始人有了一些规定,不同辈之间不得生性关系,才使亲和爱、友分离开来,再后来就有了更为明确的化分,有了一夫一妻制,使亲、爱、友真正地分离了。对同性恋的限制,使友与爱也彻底地分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中处处都是性的关系。试想想,如果没有今天我们所谓的文明的道德,家庭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从这一个基点出,我们再来看道德、伦理以及各种文化,就一目了然了。有了这种基本的性历史文化的教育,我们也就能判断自己的性行为了。比起那种政治的和经济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似乎更为人性化一些,也更清楚一些。
神话中的创世说被实证的历史学消解了。中国文化也一样。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天地间只有阴、阳二性,并不像柏拉图所认为的有“二重男性”、“二重女性”、“男女兼性”三性。对同性恋的认同,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阴阳哲学观。而与国外文化的对比和吸纳,又从另一个角度将隐藏着的传统文化改造并消解。传统本来就所剩无几了。
这是我们的悲哀!
好在人们都知道,“性革命”在欧美也只是盛行了二十年就沉寂了,那位以《嚎叫》出名的金斯伯格也皈依了佛教。好在这几年人们又开始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了,再说,传统也必须要改。我的心里也安稳多了。
明天,应兰州大学中文系五泉文学社的邀请,我又要去讲文学和“性革命”了。不知道这一次能否按时进行。这篇文章也算是我思想上一次较为真实的斗争和鼓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