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人生是向善的(3)

23.人生是向善的(3)

即使我们假设人在原始社会阶段是与动物差不多,那么也就是说,人在那时候一生下来,人的人性的确与动物性差不多,但是,我们不仅又要问,那时的动物性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认为动物的身上也有善,而且善与恶是共存的。***家禽因为人类的教育而使他们的身上表现出善来,野生动物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恶来。那么,对于人类在生物界还不是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人常常要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时的动物性又是什么样的呢?那时,所有的生物都要维护生存,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规律就是一物降一物,一物吃一物,以保持生命界的稳定。这种残酷的手段不是被动物所扬,而是被人类所扬。人类在今天有要吃所有的生物,包括人自己。

今天的动物界其实是一种被人类统治下的弱势生命体,我们总是以强者的姿态来关心他们,要强加以它们以人性。我们今天来看动物的本性实际上是已经先人为主地假设了一种人性,那么我们又如何来探讨动物的原初本性呢?

其实,只要我们承认人与动物等一切生命都有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种元素时,那么我们就无法再找到原始的本性了。寻找原始本性其实在今天来说既是一件无聊的事,同时又是一件自欺欺人的事。孔子时代把人与动物来对比,讲人与动物的区别,今天我们仍然在对比,但始终没有人承认人与动物的本性其实也是在变化的。这是因为众所周知的进化论与遗传所决定的。

那么,我们探讨什么是人性还得从人的意识即精神层面上来分析,而必须放弃那种把**直接当成人性的观念。那么,现在来探讨人性似乎就好办了。既然不能真正地探讨原初本性是善是恶,就只好来探讨“人性应该是善的还是恶的”这样一个命题,也许这个命题更接近于我们所要探讨的本质。因为我们探讨人本性善性恶是没有意义的,难道我们知道人性本恶这样一个事实后就承认人的一切恶性是全理的?或者就要实施更为严酷的法律吗?难道我们知道人性本善之后就可以放弃一切教育与努力吗?当然,我们探讨这个问题的结果使我们知道,人性深处是善恶共存的。就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与靡菲斯特其实是一个人身上的两种力量而已。恶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遭成的,一是人的生理**的意识化、膨胀化,二是人们的意识。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应该能看出来,认为人与动物没有多少区别并认为人性就是**这样几种观念的深处,其实就潜藏着一种恶。如果我们单纯地去批判生理**,就是大大的冤假错案了。人的学说是更大的罪犯。

现在我终于可以来谈论学说,知识与信仰的问题了,而这个问题在《文学之高与三种人性》中已经谈得较清楚了,这里我便不谈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3.人生是向善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