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十五章 公元2009(9)

9.第十五章 公元2009(9)

回过头来看,在六位主人公中,钱学森是命运的宠儿。***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他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在东西方对峙的大背景下,他得到共和国的授命,才能得以极大地挥。钱学森退休后即使什么也不做,也在历史上占定了位置(如钱三强)。钱学森的思维,或曰知识,是系统性的,爆炸性的,他不甘于吃老本,古稀之年,又大力提倡“大成智慧学”。钱学森认为:人的智慧分两部分: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此为“大成智慧学”。钱氏的学说,在急功近利的当代,显得曲高和寡。没关系,钱学森着眼的是未来,他的学问是预为五十年后、一百年后的人准备的。

至此,六位从1911年出的主人公,只剩下两位,即杨绛和侯仁之。这两人中,我和侯仁之及其家人有所接触;杨绛那里,偶尔打个电话,保姆接,杨绛不接,谈不上沟通,我只能远远感受。

感受空气中依稀的温馨……俄而想到杨绛洗尽铅华、明净如霜的文字,是用怎样的沧桑炼成的!年轻人没经过千劫百劫,绝对学不来;老年人没修炼到那个份上,也是无从下笔。杨绛的出手,含有犀利的批判锋芒,但又怨而不怒,不落痕迹。转而又想到杨绛的命运,正是用她的文字一路铺筑的。假设杨绛只是翻译《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斐多》,而没有写作《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她的存在,就不会像如今这般枫叶如丹,而又凛凛如霜!前文提到,有人曾经拿杨绛和这个比,和那个比,比来比去,都有点不伦不类,因为缺少一个前提。什么前提?那就是,你得有杨绛父母那样一个大家庭,有大学本科政治专业,有钱锺书那样一个丈夫,还得有一腔雪后青松的高洁和冷傲。

侯仁之也是一代大家,风范更像平民。晚年住院期间,他与女儿馥兴、儿子方兴回忆往事,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他给两个孩子讲故事,他讲的故事,多是以燕园景物为依托,编织出各色各样的童话,并且让孩子们成为故事的主人公。侯仁之的这种做法,也许是从他自己的母亲那儿学来的,想当年,母亲给他和弟弟讲故事,给了他俩童年极大的享受。如今,侯仁之又把这方法用到自己的儿女身上。不同的是,侯仁之讲的故事,背景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一山一石一水一树,历历可考,内容也都契合童心,亦真亦幻,引人入胜。事过几十年,侯仁之和儿女回忆起来,还不时为故事陶醉,爆出爽朗的大笑。

侯仁之住的是北大校医院,离家很近。散步,自然也是在燕园。侯仁之在校园转悠,成了北大一景。2009年8月13日,笔者在北大临湖轩见了老人一面,九十八岁的侯先生,目尚能视,腿尚能行(在他人的搀扶下),拿上月去世的季羡林相比,唯反应不够敏捷,不像季先生那样,在临终的前一天,犹能谈笑风生,应答如流。

据侯先生的长女馥兴介绍,有天,她把奶奶的照片拿去医院给爸爸看,侯先生一见,就激动地高叫“妈妈!”并且让馥兴把照片放在他枕头旁,以便随时观看。联想到季羡林九十五岁写作的那篇《元旦思母》,人子的孺慕之,愈到老年,往往愈炽烈。

2009年的最后一天,我与馥兴女士通电话,知道北大校医院在整修,侯先生已转至北京三院,健康状态良好。在此,我衷心祝他老人家欢永在,福寿绵长!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千手拂云 千眼观虹――季羡林、钱学森、陈省身、侯仁之、杨绛、黄万里的人生比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千手拂云 千眼观虹――季羡林、钱学森、陈省身、侯仁之、杨绛、黄万里的人生比较
上一章下一章

9.第十五章 公元20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