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中国的传统性规范(2)

2.第二章 中国的传统性规范(2)

《三元延寿书》载黄帝: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又有: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圣人不绝和合之道,但贵于闭密以守天真也。另据《**经》,黄帝问**曰:今欲长不交接,为之奈何!**曰:不可。天地有开合,阴阳有施化。人法阴阳,随四时。今欲不交接,神气不宣布,阴阳闭隔,何以自补!《千金要方·房中补益》则说: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真正无可思者,则大佳长生也,然而万无一有。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之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龙一吟,第36—40页)

阴阳的思想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思想,一阴一阳,一男一女;阴不可无阳,阳不可无阴;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观念的优点先在于,性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被视为一件好事,而不是罪恶;是一件顺应自然的事,而不是违反自然的事。其次,这种性观念的一个副产品是,阴阳价值相等,不可以轻孰重孰轻。采阴可以补阳,采阳可以补阴,两种方式同样都可以导致延年益寿。

采补之说是中国古代性文化的特色。《玉房秘诀》说:御女欲,动辄易女,易女可长生。若故还御一女者,女阴气转微,为益亦少也。又说:若知养阴之道,使二气和合,则化为男子;若不为子,转成津液,流入百脉,以阳养阴,百病消除,颜色悦泽,肌好,延年不老,常入少童。审得其道,与男子交,可以绝谷九日而不知饥也。(龙一吟,第101—105页)

采补之说可能是经验积累,但并无解剖学依据。应当说,这是一种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假说,但是由于许多人信以为真,付诸实践,年深日久也就形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信念,或一种行为方式。要想理解中国人的性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化尽管强调阴阳和合,男女平衡,但是即使在古代假女子之口吻所写的性指南类书中,大多也是以男性为主体,以女性为客体的。这一点在节制的观念中看得就更清楚,所有有关节制的说法都是以男性为主体的。虽然这一点与中国古代性观念以男子的性是有限的、女子的性是无限的看法有关,但这些讲阴阳和合的古籍常常更偏向以男性为主体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除了阴阳互补的思想之外,在中国人性观念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的是节制**的观念。福柯曾注意到,在古希腊,人们也很重视性活动的节制,而不重视哪种行为对,哪种行为错。所以严格地说,中国和古希腊属于同一种性观念类型;近现代西方的性观念则属于另一种性观念类型。

中国古籍中有大量关于节制**的论述。《三元延寿书》中记载,**曰: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人能一月再泄精,一岁二十四泄,得寿二百岁。(龙一吟,第36页)按照现代各国对一般人**频率的调查统计,大致都保持在平均一周两次上下。中国古籍中所提倡的却是一月两次,应当说是非常强调节制的。

中国式的节制观念不仅包括**频率不宜过高,还有节约精液的思想。这种观点认为,精液是男性身体中的精华,应当厉行节约,不可轻率抛洒。仙书云:阴阳之道,精液为宝,谨而守之,后天而老。(《三元延寿书》,龙一吟,第151152页)夫阴阳之道,精液为珍,即能爱之,性命可保。(《玉房秘诀》,龙一吟,第127页)在这里,保精被提高到保命的高度。

如果说节约精液的思想其他文化中也有,那么中国古代房中术中的还精补脑之说却是我们祖先的独创。还精补脑说的理论解释是这样的: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景岳全书》,龙一吟,第131页)这又是一个完全没有解剖学依据的假说,流露出一派天真古朴的风格。按照这一主张,男子在**时应当闭精不泄,即所谓动而不施。固精则可保气,保气即可益寿。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性・婚姻――东方与西方(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性・婚姻――东方与西方(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二章 中国的传统性规范(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