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同文馆之争――“特殊性”与“普适性”的初次激辩(2)(2)

2.4节:同文馆之争――“特殊性”与“普适性”的初次激辩(2)(2)

这次争论的实质,是西学的价值问题,亦即自然科学知识是否具有“普适性”。任何一种知识都产生于具体的“地方”,所以每种知识的源起都具有“地方性”,如果因此认为任何知识都没有普适性,那么所谓交流、交往将没有意义,不同文明之间根本无法沟通,人类也不可能展进步。端于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在引入中国之初被称为“西学”,表明时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顽固派坚决反对引入,即认为这种知识不具普适性、不应为“我”所有,而且是对“我”构成威胁的“他者”。洋务派虽不可能清晰认识到,自然也未明这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知识,但强调能为我用,毕竟是对其普适性的初步承认。声光电化、天文历算这类知识从“西学”到“科学”的名称之变,实即“身份之变”,表明近代中国最终承认这是一种普适性知识体系。现在,科学更是被提高到“科教兴国”的高度。中外历史表明,国之兴衰、社会展之快慢,与对这种普适性知识接受的难易确实大有关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历史的进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历史的进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4节:同文馆之争――“特殊性”与“普适性”的初次激辩(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