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德国统一之路(3)
对于德国统一问题,俾斯麦强烈地主张“要对这个问题作出决定,根本就不是在我们的议院中,而是在外交以及战场上”,德国的统一“只能通过同反对者进行战争的道路来实现”。因此,他始终把一个国家的军事上的强大看作是决定这个国家价值的要素,竭力主张建立强大的武装,认为:“没有普鲁士的军队,并且是一支强大的普鲁士军队,德意志民族的观念根本就不会实现。”自然,俾斯麦浓烈的战争口吻惹来许多不满,曾有名叫马克·梅勒的文学家向俾斯麦抱怨道:“现在每一个欧洲人都是士兵,我们甚至就像猛兽一样生活在史前时代……如果在欧洲大陆上,某一个国家没有许多大炮就会感到非常不安全,那么作为邻国应该对它说些什么呢?”对此,俾斯麦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含糊的人道主义!”所以,上台伊始,俾斯麦就迅速将统一问题提出来,并马上准备战争。
俾斯麦先将目标指向了丹麦,因为在1861年,丹麦就意欲将位于普鲁士和丹麦边界、主要是德意志人居住的什列斯威(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纳入其版图。根据1852年5月8日缔结的《伦敦议定书》,两公国不隶属于丹麦,但拥戴丹麦国王作为大公。1863年3月30日,丹麦国王否定议定书内容,提出对荷尔斯泰因享有特权;11月13日丹麦通过新宪法,准备将石勒苏益格正式纳入版图。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两邦人们都拒绝归属丹麦,这给了俾斯麦很好的战争借口。
为保证在普丹战争中欧洲大国不进行干涉,俾斯麦一边在普丹边境制造事端,一边与奥地利结盟,共同动对丹麦的战争。1864年1月17日下午,普奥双方订立同盟。俾斯麦还成功促使法国置身事外,不予干涉。随后,普鲁士军队同汉诺威、萨克森军队一起进入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被孤立的丹麦很快在战争中失败,于1864年10月30日签订《维也纳条约》,放弃两地。1865年,普鲁士与奥地利达成《加斯坦因专约》,石勒苏益格划归普鲁士,荷尔施泰因则归属奥地利。
实际上,善于策划阴谋的俾斯麦故意将荷尔施泰因划归奥地利,因为此地不但地域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如此可以很容易制造事端,激普奥矛盾。因而,这实际上是俾斯麦为普奥战争预埋的导火线。
普丹战争后,俾斯麦立即着手准备对奥地利的战争——1849年和1859年,普鲁士两次企图在自己领导下实现德国的统一,但都因奥地利的阻挠而失败,所以,俾斯麦很清楚,要想统一德意志,那就必须击败奥地利。针对奥地利,他采取了同样的孤立策略。为使奥地利背后的俄罗斯不干预,他许诺帮助俄罗斯取消《黑海中立条款》;然后与法国的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和莱茵地区让给法国。俾斯麦对拿破仑三世说:“一个怀有远大志向的普鲁士将把法国人的友谊看作是极端重要的。”拿破仑三世的策略是,等普奥两败俱伤后,法国可以乘机占领卢森堡、比利时和莱茵河左岸地区。英国由于当时奉行“光荣孤立”政策,也会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这样欧洲的英、法、俄三大国都不可能再干涉普奥战争,由此俾斯麦获得了外交上的保障。另外,俾斯麦又促成普鲁士与意大利的结盟,双方建立攻守同盟,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对奥地利开战,那么意大利必须同时对奥宣战。意大利此举意在从奥地利手中夺回威尼斯。
俾斯麦的战争政策遭到宫廷和许多民众的反对,但俾斯麦在御前会议上坚定地说:“人们常说,命运无常。我拿脑袋作赌注,哪怕我上断头台,也要赌到底。普鲁士和德意志都不能保持原状,两者都必须走(武力)这条路,别无他途!”
此时,奥皇也不满于《加斯坦因专约》,要求普鲁士以最富庶、最重要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交换荷尔施泰因。已经完成外交准备的俾斯麦立即以此为借口,向奥宣战。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国总动员。1866年6月16日,普鲁士军队正式对奥地利军队展开进攻。普鲁士对奥宣战后,意大利按照盟约也对奥宣战。此时,奥地利不但腹背受敌,而且现它已经被孤立——英、法、俄置身事外,有意孤立奥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