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鸿章与阿思本舰队(4)(1)
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函中也表示了自己的疑虑。他认为指挥权归中国、中国派人上船学习,“名綦正矣,义极严矣”,但“外国人性,揽权嗜利,不约皆同”,所以欲分其权有“三难”:一是外国水兵有几百人之多,“彼众我寡,一传众咻”,再加语不通,所以中国官员根本无法指挥。二是“李泰国久在中国,深知虚实”,所以他总是趾高气扬,即便他不从中使坏,阿思本之流也未必听清政府调度,若他“再把持唆弄,颠倒是非,更难保统兵大员之不受挟制”。三是洋人“未必肯实心教练,果愿华人之擅长。且其轮船机器、炮火精微,亦非顽夫健卒所能尽得其奥妙”。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
鸿章近与若辈交涉军务,悉心体会,微有阅历,又深知李泰国心术险诈,目前不愿中国人专权,即将来不愿中国人接收。愚虑所及,不敢不为殿下切实陈之。
应该承认,此“三难”确实深中肯綮。
然而,主管总理衙门的奕对李鸿章的意见并不以为然,仍乐观地认为《轮船章程》的五条规定能够实现,中国有可能收回指挥权,故回答李鸿章说:
来书论及此事共有三难,崇论宏议,令人钦佩。但本处犹望阁下知其难而制之,不愿阁下畏其难而听之。现在轮船奏明归曾帅及阁下节制调遣,应如何设法黔制,收回在我之权,惟望阁下与曾帅图之也。
事果然不出曾、李所料,阿思本于当年9月率舰队驶抵上海,并于9月20日到达北京。到京后便与李泰国一起到总理衙门,坚决要求推翻《轮船章程》,双方激烈争辩长达二十多天。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也参与进来,公开表态支持阿思本,而总理衙门则以布鲁斯自己曾多次说过“中国兵权不可假与外人”反驳,布鲁斯哑口无,便请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ansonburlingame)出面调解。蒲安臣多次与双方商谈,但双方意见仍无法统一。最后,双方都认为只能将此弁员遣散,舰队驶回英国变卖。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决定价款归还中国,但中国要支付阿思本和其他兵弁一笔不小的遣返费。总之,这一买一卖,清政府损失了数十万两银子。
这,就是清政府初次试办近代海军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