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评析,显见不同评者的心胸
海天骤起一时风,声势夕阳中。惊涛怒卷堤岸,覆水数礁峰。
烟雨北,海鸥东,蜃楼空。世间风雨,来去匆匆,谁道无穷。——《诉衷情.烟台观海》
茫茫大海与浩瀚天空之间忽然刮起一阵猛烈的狂风,夕阳西下中,它那翻天覆地的声势显得异常惊人。巨大的浪涛不时地吞噬着堤岸,由远及近,数座礁石与岛峰被汹涌的海水无情地吞没。然而就在人们惊恐于大海的狰狞之时,很快地风平浪静,大海之北是空濛的烟雾和淅淅的溦雨,成群的水鸥自由翱翔在无边的大海之东,海市蜃楼在空中若隐若现,四周是一片绮丽、安宁的氛围。世间的风风雨雨,从来都是这样匆匆地来、匆匆的去,谁说它们无休无止呢?
这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阙完全是对自然之景的描绘与勾勒,写瞬息万变下的动荡海象;下阙,从单纯写景过渡到人生之境的意蕴,含有深刻的哲理。它告诉人们:人生的风雨再大再险,也有穷尽之时。
这首词从一开始谋篇布局时,就有一个明确的人生之境,全篇先是对自然景状瞬息万变的捕捉,达到最终的境界升华,完全是自然浑成的。二零零八年十月首度上传于某网络,有诗友提出有一字值得推敲——“此间”之“此”(下阙第三句原为“此间风雨”),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作了修改。其后,上传于另一家网络,一位诗友认为首句的“海天生起一时风”之“生”不够精典,承蒙他的批评,我再次做了修改。我很感激两位诗友坦诚而友好的建议,认为他们的意见对全诗意境的提炼起了很好的指点作用。二零零九年二月下旬,我又将这首小词上传给《杨柳青文学网》的“古韵流觞”版,责任编辑梅苑对它的按语如下:“语言、意境方面再提升一下,自然流畅些会更好。”
梅苑君是对此词提出意见的第三个人。严格要求当然对于写作者有益,但就我的能力和水平而言,在现有的基础上“语言,意境方面再提升一下,自然流畅些”实难做到;过去做不到,恐怕以后也做不到。况且我也不知道语言、意境上究竟还有什么可以需要进一步提升的,不知道还需要提高到什么样的高度,才能让梅苑君满意。我允许他的批评,但难以接受这一说法,因为他的说法中明显带有吹毛求疵的意味。
对我来说,这首小词在语言和语境上已经做到了朴实、清晰、鲜明,并没有晦涩难懂的地方(我对诗词的要求一向就是质朴无华),我的诗词最突出的特点也正是自然流畅,从不使词与句的结合做生拉硬拽或拼凑。所以要求它“自然流畅”就意味着说它不自然、不流畅。这样的评论无论如何都不似前两位评者那样真诚坦荡,只能让人感觉梅苑君欠缺公正。另外,这首词的境是具体可感的,海风的来与去、生与灭都是实在的,大海的动(沸腾)与静(浪消)都是清晰而确切的,有了这样鲜明的境象,最后的意就不显得突兀和生硬,因而,意境的完成是自然的。这个境界足以让此词超出一般写景作品的高度。所以,梅苑君要求让境界再上一层,难道这是出自公心吗?
说实话,梅苑大师平日里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态度没法让我认为他是什么评家。但凡评家都会实事求是的评论别人作品的得失与成败,而不会只把眼睛盯在不足之处上。只会鸡蛋里挑骨头,甚至把别人作品中的优点也说成是缺点的人,自己往往在心理上存在严重障碍,其心胸也十分狭窄。让这样的人评论作品,岂能指望他会客观公正呢?
一首词的警句只应该是聊聊几句,而不应该太多;不但要少,还要点到为止,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造成诗味尽失。因为理出自于景,景为理造势,说理只是顺理成章。写作的艺术辩证法要求宁少勿多,以少胜多。个人认为,作品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基本的表达出来了。再提高,就要画蛇添足了。
看来梅苑君十分喜欢画蛇添足了。